华严三圣是指哪三尊佛像?华严三圣的由来

原出自《华严经》,是释迦牟尼的别称。华严宗认为毗卢遮那佛为报身佛,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于华严会上,为众生宣说十大愿王:以此十大愿行,开示佛子发广大愿心,修无上大行,故名大行普贤菩萨。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次男称之。而所谓的,即是华严经中的六位修证之观。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申出、、等等。
Date: 2022-07-16 16:54:28 | View: 353

华严三圣是指哪三尊佛像?华严三圣的由来

华严宗认为毗卢遮那佛为报身佛,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认为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释迦牟尼佛为应化身佛。密宗则认为毗卢遮那佛为至高的唯一法身佛,金刚界的根本。毗卢遮那佛为法身佛、卢舍那佛为报身佛、释迦牟尼佛为应身佛。金刚界的大日如来表示佛的智慧,其形相为头顶白色五智宝冠,手结大智拳印,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胎藏界的大日如来的形相,头顶金色髮髻,手结法界定印,安坐于赤色莲台上。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劫早已成佛,号为,久远劫来,教化无量众生,为过去七佛之师。

纯铜彩绘鎏金文殊菩萨佛像

释迦牟尼佛曾讚歎文殊菩萨,是众生佛道中之父母,为智慧之化身。文殊菩萨为佛弟子之上首,常与普贤菩萨侍佛左右,并以大智慧,助佛转轮,令根机成熟众生,得以开悟。《华严经》中,开示善财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亲近善知识,善财童子依菩萨所教,进行参学,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闻受种种法门,而证入无生法界。金刚宝剑象徵般若智,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摧伏群魔;谓菩萨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名普贤。

玻璃钢彩绘寺庙供奉佛像文殊普贤雕塑

菩萨于宝藏佛时,发愿令诸众生断诸苦恼,得柔软心,得调伏心,悉发无上菩提心,故得宝藏佛授名普贤。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之一,于华严会上,为众生宣说十大愿王:以此十大愿行,开示佛子发广大愿心,修无上大行,故名大行普贤菩萨。此正象徵普贤菩萨的笃实行履,恒以六度万行之因花,庄严无上佛果。在华严经中以普贤菩萨及文殊菩萨来襄辅毘卢遮那佛的教化,而将此三者合称为。

寺庙菩萨神像贴金彩绘文殊普贤雕塑

在这之中,毘卢遮那佛属于清淨法身,是的部份,而为了陈述这不可言说的境界,乃将其一分为二,即成为文殊与普贤。话说古印度婆罗门教原本即有的思想,所谓的分别为破坏神湿婆、建立神克里须那、守护神毘湿奴,其所代表的涵意是宇宙的成住坏空。佛教在印度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婆罗门教的影响,破坏神湿婆就演变为文殊菩萨,建立神克里须那就演变为普贤菩萨,守护神毘湿奴则演变为毗卢遮那佛。

寺庙铸铜贴金文殊普贤雕塑

文殊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破除错误的观念与行为,普贤菩萨所说的经典主要重点在于──建立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当我们将错误的观念与行为破除,建立起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后,就能拥有完整的人格与德行,才能成就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其中为体寂、为理实、为行愿,属生生不息的法界实相。由文殊的信解智加上普贤的理体行,而融合成光明遍照一切处的毗卢遮那佛。所以,华严宗即以此认定,因此即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次男称之。

玻璃钢彩绘菩萨佛像文殊普贤雕塑

故在修持法门上,以文殊普贤为本尊系统的中有一大原则,就是以。故文殊之德,对行者而言,则在于心志的淬炼、心路的历程、心性的彰显、心地的成长与转化。因此普贤所彰显的是属于或被称为故普贤之德,约行者言,则在明白眼前的境界,即目前的是属于何种层次;约普贤言,则在陈述行者、以及提斯,乃至究竟的,及其尔后的境界。而将华严三圣圆融的思想发展出去,就衍申出、、等等。

景区大型佛像晚霞红石雕菩萨文殊普贤雕塑

例如西方三圣即是由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加上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融合为阿弥陀佛。所以,当我们进入佛寺,见到三圣礼拜时,要能深刻感受其所代表的真实义哦!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