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很久以前关中农村民居的主要形式,由于农村相对比较穷困,大多数都是一院庄基地只盖半面厦子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后来就演变成了面南坐北的两面厦子房,再后来多数盖起了二层楼房。乡里人的一种棋艺游戏,画地为阵,石子做将,俩人对弈,众人观战斗,有时候好朋友下棋也会急红眼。陕西人喜欢吃面,面有数百种,但最爱的还是裤带面,一条面挑一大筷子,吃着实在,一大碗可以耐半天,这从另一面显示了陕西人豪放、质朴的性格特点。硬面锅盔像锅盖,锅盔是关中地区特有的吃食,它不像一般的大饼,厚而大是其最大的特色,男人外出挣钱、孩子上学都会背着一袋子锅盔,时至今日,锅盔这种吃食也广受欢迎。陕西锅盔有名的要数如西府的椒盐厚锅盔、长武的文火软酥锅盔、乾县的尖杈轱辘锅盔。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少油缺肉,主要以面食为主,凡吃面都用大老碗,这样才能吃饱,干起活来才有劲。现在这种吃法已经不多见了,但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面馆里却成为营销的策略。以前农村人怕麻烦,图利索,男人们常常剃光头,不用去理发店,村里人可以互相剃头,也有剃头匠挑着担子在村里转,或者在集市上摆摊。人们常常认为只有四川、湖南、贵州、重庆等地才是最能吃辣子的地方,其实关中人可以没有菜,也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绝不能没有辣子,面条、凉皮一定要调辣子,馍啥都可以不夹但一定要夹辣子,先前还用线辣子蒸麦饭、用纯辣子包包子呢,可想而知,没有辣子的生活就黯然无光。

农村人整天在地里劳作,腿脚不舒服,蹲着吃饭、聊天是一种最大的放松,后来渐渐形成一种习惯,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大食堂没有桌子,我们一群学生就是蹲一圈吃饭,菜碗放到地上,吃完抽烟再把烟灰弹到碗里。过去农村不像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先是有自行车,后来普及了摩托车,一家人出门走亲戚、媳妇回娘家,油门一踩,呼呼就出门了。牛车迎亲是陕西农村一种古老的迎亲方式,到后来发展成自行车迎亲、手扶拖拉机迎亲,现代就不一样了,迎亲不但要小轿车,还得要是豪华的。

陕西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又有数十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史文化深厚,因此人们崇尚礼仪,重视教育,再苦再累也要供娃娃上学。秦腔诞生于陕西,流行于西北,是我国重要的戏曲种类,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很大一个热爱秦腔的群体,即使在省城西安的公园里,也经常能够看到秦腔草摊班子在放声高唱。在大雁塔景区东西两边的附属景点中,陕西民俗大观园无疑是一个旅游生态最为完整、旅游内涵最深刻、最贴合主题的一个景点,景点里的所有景观形态都触动人们对遥远童年的记忆,是非常值得一游的。

当然,作为陕西全域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在主题设计上太过关注关中地区,对陕南、陕北的民俗特色表达不足,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如果能够加入更多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区的民俗文化元素,“陕西民俗大观园”的民俗文化内容将更丰富、完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