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传3000年前,有一位渔民日夜向海水褪去的方向远眺,但望穿秋水,也不见海水的归来。3000年后,人们围绕的望海石建造了明媚公园,望海石被雕琢成了一个滑梯供孩子们玩耍娱乐。”我盼望展览现场时刻孕育压迫感,观看这一行为也就本能的滑向了危险的那一方,它使空间在雕塑面前退缩。加拿大皇家山大学音乐学院常驻艺术家。

在这样的情境下,压迫感的降临将再次引发诱惑,它使得空间内的一切不再只是摇摇欲坠的景观装饰品,而是乐园中游戏的零部件。一切外来的图像也将伴随着人们的欲望,一起坠入美好幻象的漩涡中。音频部分摘取了苏慧廉拼写的《新约圣书》温州话版本中的一段文字“所以你们当知道,神的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艺术家モリソン小林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

冯至炫假设3000年前温州的大潮退从未发生,瓯人仍然是一个居住在东海的海洋游牧民族。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在丰盛和增长的当代神话中,寻找不同的信仰。冯至炫擅长对材料的探索和创造性使用,在拟设的温州岛民身份的背后,艺术家以全球游牧的方式进行创作,使用触手可及的当代材料创造丰盛的神话,他称自己的艺术实践为“全球本土化的时代,以异域情调为题材的纪念碑设计”。三位德国青年艺术家出于好奇。

冯至炫于2018年分别在澳洲和巴拿马的两个原始部落中进行驻地项目,这两段经历使他开始思考,本土文化在新贸易时代下,是如何受全球化外来信息的影响,形成它所特有的商品经济与消费文化。当地的原始部族用可乐或啤酒来交换等价的劳动力,或使用廉价的外来材料制作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商品,甚至将其作为具有神秘力量的拜物教对象来加以崇拜。以历史观、社会观、人文精神的价值观去表达艺术家独特思想的过程。

这些外来图像正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渗透并占据他们的生活,它使日常被腐蚀,历史被遗忘。加速的资本主义导致原始文化的瓦解,本土性和全球化却在坍塌的缝隙中相互滋养。如同展览中啤酒表面的泡沫,以物易物地将现实中异化了的符号往复嵌入无穷的循环之中。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泡沫在自身破裂的瞬间换取的并非是自身价值的幻灭,而是筑就未知神话的现实动力,随即构建起一个环形的、自我迷恋的封闭景观。树皮吸色与对光线反射不敏感等诸多问题也给青年艺术家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情境主义者们来说,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或许终究只是一场幻想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