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17日,由中共闽侯县委、闽侯县人民政府、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共闽侯县委宣传部、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的“塑源闽侯当代雕塑邀请展”暨公共艺术与闽侯时代精神发展论坛在闽侯县滨江西大道市民广场盛大开幕。闽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景华,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张其标,闽侯县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闽侯县社科联主席张学全,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林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粱星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此次展览由阿福、刘义华、林琳联合策划,邀请陈钢、程一峰、董书兵、高孝午、景育民、刘永刚、刘义华、林春、马天羽、沈也、苏志杰、吴荣华、吴梁焰、王大朋、谢艾格、尤伟萍、章华、张勇、张慧、郑彦民等20位著名雕塑艺术家家参展。邀请展策展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林书传说:之所以采用公共性的城市雕塑。

“这次《塑源闽侯当代雕塑邀请展》,为闽侯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进全域旅游,推广雕刻艺术,搭建起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展览得到了中国多所顶尖美术院校及雕塑界大咖助力,是闽侯难得的一场艺术盛会。我期盼闽侯的发展能获得在座所有人的一份力,用艰苦实干精神,谱写新时代滨江新城新篇章,推动闽侯的高质量发展。”福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梁星在致辞中谈到,艺术之作用,在于启迪人的心智,在于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闽侯举办这样高规格的一场当代雕塑展,以艺术的形式,给闽侯之美增光添彩,并立体而丰富的呈现了闽侯这座具有厚重悠远历史,又具有强大亲和力的城市形象。便是举办主题为国风的大型线上雕塑邀请展。

希望能够通过这次雕塑展,促进美术界的交流,并激励各位更积极投入到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去,为福建省美术事业作出新的贡献。本次展览策展人刘义华则谈到,此次举办《塑源—闽侯当代雕塑邀请展》是闽侯在推动文旅融合方面的新尝试,市民广场和滨江沿岸的雕塑构成了美丽的风景线,艺术完美融入到闽江的自然景观中,游人与雕塑近距离的接触,为公众带来可持续的审美体验,受到了市民朋友们的欢迎和喜爱。“公共艺术对于一座城市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艺术能够留存住自然之美、人文景观之美,并促进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请冷天明参加首届国际艺术石雕邀请展。

艺术也是交流的纽带,我们希望通过展览促进闽侯和各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推进闽侯文旅产业的繁荣。”为助力闽侯全域旅游大发展,打造闽越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藉由举办大型公益性艺术体验项目,结合闽侯当地文旅资源,突出福建省海洋文化发扬地的闽侯特色,通过邀请全国雕塑界权威学者以及福建省多位雕塑名家参展,让公共艺术介入闽侯滨江环境提升,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品质,让艺术丰富城市旅游资源。开幕式当天还同期举办了大型公共艺术与闽侯时代精神发展论坛。郑州雕塑公园还举办了人与自然中国˙郑州国际雕塑艺术论坛。

论坛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翁剑青,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景育民做主题演讲。翁剑青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主题演讲中谈到,公共艺术是地区发展成熟的标志,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艺术既可以促进城市的社会效益发展,又可以带动文化进步与经济效益提升,被誉为带动空间生产的有力引擎。包括中国城市雕塑高层论坛、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法兰西学院院士作品邀请展等多项活动。

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翁剑青教授首先带来演讲,翁剑青是公共艺术理论与城市文化领域专家,著有《城市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等多部专著,并发表诸多公共艺术理论研究论文。他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发展的思考一向走在前沿,在他看来,公共艺术是构建和沟通多元共同体的重要手段,面临当下多重关系交织的公共空间,回到对日常经验呈现与培养是公共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社会与个体、公共与个人以及公共艺术如何呈现公众是颇具文化哲学层面思考的关系问题。以及百件艺术珍品颂隆顺榕专展、引领现代中药文化——全国百位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主任景育民教授分享了《公共艺术发展趋势——中国动态雕塑新视界》的主题演讲。景育民从自己多年的创作角度出发,对动态雕塑如何激活静态的城市空间,创新城市美学,打造城市艺术地标做出了精彩阐述。景育民的作品《行囊》也参加了此次展览,《行囊》呈现的是“行动的艺术”的创作理念,作品从中国长春出发,已经“行走”过澳大利亚佩斯、澳大利亚悉尼、北京、长春、厦门等国内外20多个城市,现在它又来到了闽侯,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在《行囊》中种植上这个城市的市花,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念,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