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座城市都会有热闹的商业区,而每个商业区的存在,也必然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留下难忘的生活印记。在湖北武汉旅居多年,辗转于城郊内外,发现往往在几条交通主干道交汇处容易成型热门商圈,它们有的称之为路口,有的称之为环岛,但很多本地土著还是会用“转盘”去统一叫法。像在洪山区的珞瑜路、民族大道、鲁磨路、虎泉街等数条马路交汇处就产生了一个12处路口的转盘,旁边诞生有“鲁巷广场”“联峰广场”“光谷国际广场”“光谷步行街广场”等多个超级广场,成为一届又一届大学生飞扬青春的必去场所,它有一个习惯的名称——光谷广场转盘。如果拿出土的青铜制作的铜马和现代社会的铜马相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相似度。

说到光谷广场转盘,其知名度在本地土著眼里也分为两极化评价。一般上了年纪的长者,还停留在传统固执观念里,认为洪山区过了广埠屯卓刀泉后都是乡下,尤其是鲁巷光谷广场转盘处,那都是绵延的农田和水塘,已经与城区毫不相干。相较之下,很多最近几年到武汉读书的外地学生,他们理解的光谷广场转盘,是一处交通堵塞、高楼遍布的城市地标,特别是数码、服饰等平价卖场和商铺,组成了最热闹的步行街。乘公交车到光谷广场,必经过光谷广场转盘,还要反复确认同一个站点的“A、B、C”站台之间的区别,以免走错路。夜间离马路最近的一家铜雕厂。

如果将时间坐标轴再往前推10年,推到2010年前后,小编还在读书,那时候经历的光谷广场转盘,刚刚有了第n次的改造。转盘还是环岛模样,六条马路12个路口平坦对接,鲁磨路光谷广场公交总站,民族大道光谷广场总站,珞瑜东路光谷广场总站刚开始忙碌运营,转盘中间绿化带里,还可以经由地下通道去白色风帆雕塑下谈情说爱。科学家雕塑群、音乐喷泉、过街天桥,各种格子间的尖东智能花园,当然了,还有资本大厦前的水牛雕塑都存在。却掩盖了司马相如历史上的真正成就和地位。

那时候的广场是真的广场,四面宽敞,游人如织,即便摆上几座巨型圣诞树也不会拥堵。进一步来看,从武汉三镇任何地方来往光谷广场,或者光谷广场转盘,公交车都是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东西横向的珞瑜路和珞瑜东路,从汉阳、汉口和武昌方向来的学生多,他们乘坐的双层空调和单层不带空调的公交车,往往还需要转乘一次。那时候在珞瑜东路光谷广场上的公交车,702和703,出发地汉口和青山,经由武昌洪山部分区域,每次发车经过,必然人满为患。更名为司马相如、字长卿。

还有很多汉阳来的学生,则在过了江后的阅马场处转乘,堵在街道口和广埠屯,过了邮科院后便精神抖数,准备下车了。鲁磨路上的地大和工贸职院学生来光谷广场转盘最方便,懒一点的乘直达的公交,401,402旅游专线的顺路车最好,也可以直接骑着单车过来,游玩一趟再骑回去,当作一次短暂的旅行。至于民族大道上的学生,除了稍微近一点的财经政法、纺织大学、民族大学外,再远一些的江夏区域,那9字开头的长线公交必不可免,动辄一两个小时的路程,乘坐公交车就像坐长途车一样疲惫。还是三国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大马路外,光谷广场转盘还有几条小马路,虎泉街就是其中之一。相对来说,虎泉街的热度要低很多,主要在于人家那一头也不缺热闹商圈。于是乎,总能看到工程大学的学生,骑着单车来回跑,一天天晃悠游玩,西边那有夜市,东边有广场,距离也不远,成为游逛资源最优的学校,没有之一。和热闹的交通主干道相比,虎泉街的氛围要小资很多,安静很多,地势高低起伏大,这让骑行无比刺激。之后其他黑猩猩马上都过来加入了战斗。

这种咫尺距离的游玩,一直到地铁通了之后的近几年也没有停歇,毕竟他们与步行街实在太近了。外地人游玩光谷广场,穿过转盘,很多年里一直靠的是相应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隧道。天桥上行,隧道下行,一到节假日,必定人满为患,尤其是2号线刚到广场c出口的时候,中转的学生几乎常年拥堵民族大道。后来,2号线南延长线贯通,转盘下诞生了超级地下中转体,商场和隧道,公路和地铁线路相互穿插,成为一方巨无霸。对于一般游客和学生,最实用的古迹还是环形的地下隧道,地上的星河雕塑,成为一方地标之一。济公的祖上乃是宋太宗时的驸马李遵勖。

现在到光谷广场转盘和步行街,地铁线路是首选,基本上出站就到了地下的商场综合体。亮堂的装修和光线,光影变化,商铺设计得时尚,学生还是消费主体,热闹的场景每天都是一个状态。也有从地下商场扶梯上来的,再次来到大洋百货和大圆球边上,发现广场的面积缩小很多,建筑的轮廓保持不变。很多个场景看起来与当年来时并无两样,但细看之时又不一样,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