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的纪程——主题性与纪念性雕塑大展·北京站”将于2021年12月10日下午3:“人民的纪程”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于2019年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大展以雕塑为线索,呈现自新中国以来“人民形象”的发生与发展,基于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和时代历程,选取200余件作品、小稿、手稿、文献,构造并展现了不同时期雕塑家们的时代意识,品味创作者内心深处的“群-我”知觉和生命体验。主题性的雕塑顾名思义就是用抽象的外型其所表达的主题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2021年,巡展第二站以“童年塑记”为主题,在上海儿童博物馆开幕,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少年儿童们的生活情态,将深埋在往昔岁月中的童年记忆娓娓道来,展现主题性雕塑中保藏着的那份与“成长”相伴的温情和柔软。生动的人的塑造,活生生的东方的人的塑造,人民的形象有着中国大地的犁痕,有着烽火岁月的铸炼,有着人民英雄的风采,有着仇娃侠士的炼骨。是我国最早的一座纪念性石雕。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中国的社会,而且生动揭示了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脉络,中国雕塑教育历史的重要脉络,这些形像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又是中国艺术的生动教材。这风是国美为首的中国雕塑之路的学术之风,是深研西方雕塑经典、深扎东方雕塑传统、并在时代的高度上完成创造性转换和融合的语言之风,是多种材料、多种介质、多种语言的风姿绰约的多元之风。主题性景观雕塑最重要的是雕塑选题要贴切。

这种风气既存代代传承的特色衣钵,又凝成生生不息的时代新貌。本次展览包括了中国三代雕塑家的作品,以他们所经历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记录,呈现出雕塑所叙述的国家于民族、社会和个体。雕塑家的创作是从我出发,以其超越“我”的无数个体获得共同的经验。展览循着“教研”“名人”“工农”“童年”“纪念碑”“民族”“战斗”这几条更为凝练的线索,保存雕塑家的创作内容和时代之间的一种穿越——社会性政治的古老神话、个体经验的哲学共栖于此,现代中国的百年雕塑的实践历程在不同时代的创作者之间传递与相会,在不同的时代文化与语境,留给观者共通的意义理解。一般石狮子常常配合建筑物放置于门口或者特定位置、或者作为纪念性工艺品出现等等。

这是雕塑艺术主题性的坚守与发展,以及纪念性的文化脉络,我们得以从中看到雕塑家是如何塑造国家、民族、人民的视觉历史,从中得以亲近历史进程中层叠辈出的新气质、新创造、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