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嘲笑中画了20多年,被称“毕加索”


Date: 2022-07-22 17:20:16 | View: 83

在嘲笑中画了20多年,被称“毕加索”

熊庆华开始上色,他一只手插在裤子口袋,或画,或低头沉思,或转身在筐子里寻找合适的颜料,时而他又后退几步,琢磨整体布局。1976年出生的熊庆华是湖北仙桃永长河村村民,在这个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的村庄里,他差不多是唯一留守的男青年。他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不种地,不工作,不出门,整天躲在家里画画。在前35年里,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毫无前途可言的人,村民称他“蠢材”。今年3月26日,他的第三个个人画展又将在北京开幕。”没等记者反应过来,司机指着远处一个尖尖的绿屋顶喊道。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著名画家朱耷雕像

在一群大同小异又毫无美感的建筑中,它显得鹤立鸡群。熊庆华主动走上前与澎湃新闻记者握手,动作略为拘谨。他身穿靛蓝色薄羽绒服,皮肤黝黑,时常咧嘴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有点“憨”的意味。熊庆华有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心理——并不是说他傲慢冷淡,只是不善表达让他很难轻松融入陌生人的对话,就连与人交流绘画也让他感到窘迫。白色的栅栏围着一小栋精致的欧式风格建筑,尖尖的角,朱红色的屋檐,绿色的屋顶,还有喷泉,雕塑…

中国明末清初知名画家朱耷公园情景小品

只有画室里开垦的几块蔬菜地显示这儿是在农村,青菜叶上还沾着新鲜而潮湿的泥土。画室是开放的,阳光透进来倾洒在画布上、地板上、人身上。别人劝我临摹,我就反感,画画要看自己喜欢画什么,怎么能看别人想看什么就画什么呢。他从6岁开始画画,没人启蒙也没人教,自己埋头勾画连环画上的英雄人物。是画画让他受到关注,邻居称赞他,老师也欣赏他,说他有天赋,可以成为美术家。

玻璃钢历史名人清代著名书画家雕塑

这使他感到小有成就,在学校里,他有时故意假装一不小心,把画摊在桌子上,好让同学看到。但倘若发觉哪个同学画画要超过他了,那他是受不了的。升入镇中学后,熊庆华住校,内向的他无法适应,成绩下降得厉害。渐渐的,他越来越讨厌学习,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画,让别的同学给他打掩护。同班同学雷才兵那时也喜欢画画,他记得,美术课常被文化课占用,美术老师上课也敷衍起来,没有人教也没有画画的氛围,但熊庆华就是喜欢画,如果美术老师布置一个主题,熊庆华总是画得很好。他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凭借热情和天赋自学,也固执地不愿求教他人。

世界著名画家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铜雕头像

”他从书上摸索绘画笔法,遇到不懂或者困惑的地方,也绝不愿向会画画的人请教。他的三哥是个农民,却爱好研究历史,读书写诗,常一边放牛,一边给熊庆华讲历史故事,听多了,熊庆华自认有能力把各种历史事件串联,便瞧不起课堂上教的。自卑的熊庆华认为画画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他渴求从中获得荣光。父亲熊光元当时40岁出头,只有两个孩子,一开始并不强求儿子打工赚钱,他认为画画好歹算“一技之长”,也不错。

公园园林历史名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雕塑

那时,熊庆华经常骑两小时的自行车到仙桃市区的图书馆看绘画书。有一个学美术的同学毕业,书不要了,熊庆华就把那人的书都买了,找父亲付了200块钱。后来慢慢长大,又不去做事,别人好像感觉你这个人一生会废掉。那段时间,迈克尔·杰克逊刚开始流行,他买了一盘磁带,每天用收音机放杰克逊的歌,边听边画画。“邻居都听得吵死了,都说你怎么天天听一些哭啊吵架的东西。他初三参加了美术培训班,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当老师,当时镇上已经有了美术教师,便派他教数学。

世界名人荷兰印象画派画家梵高青铜雕像

教书头几年,雷才兵还随身带个速写本,闲暇之余画些东西。后来有了其他的兴趣爱好,开始打篮球、乒乓球,慢慢就不画了。1998年,经人介绍,他认识另一个村庄的女孩付爱娇,她比他小一岁,认识10个月后,两人结婚了。“那是到了一个年纪吧,可能要完成父母的期待,或者任何一个年轻人要完成的任务。付爱娇起初对丈夫“整天画画”的事一无所知,知道后一度对他崇拜不已。两人婚后育有一子,但随着孩子长大,付爱娇越来越希望丈夫可以出去打工挣钱,熊庆华依然不愿意。

公园历史名人著名画家朱耷情景雕塑

妻子离开后,经不住邻里家人的舆论压力,熊庆华决定外出打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仙桃。他一天清理200多个手表,而他身边一个老头一天可以做几千个。大芬村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有60多家规模相对较大的油画经营公司,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以及绘画材料门店。熊庆华打算去找个画画的活儿,他把作品带去了,结果画廊老板提出各种质疑,说“你都画了些什么东西啊,你的基础根本不行啊”。路上,妻子一直劝他安安心心找一份工作,“坚持一年,我们一起回去。

学校校园名人雕塑中国现代知名画家

”最困难的时期,有邻居劝诫付爱娇夺掉他的画笔,偷掉他的画具。”怀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情回到村里后,熊庆华觉得一生画画如果没什么名堂也就没什么名堂,大不了种田嘛,反正在农村也不会饿死。儿子把下面的墙涂完了,他又拿着梯子爬到房顶上画,墙壁全部画满了后,他索性把墙都粉刷了重新画。付爱娇在电子厂打工,每个月工资不到1000块,每年回家,她把钱一股脑都给丈夫用。

中国历史名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铜雕塑像

“我从父母那里要不到钱画画,只能跟老婆要点,自己再打点零工,摸摸虾。“做十天之后我就各种怨言,找各种理由不干了,你把钱给我吧。钱一到手,我就去买绘画材料,没钱了我又去给人做事。2007年,他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给村民送牛奶,一直送到七点半左右。熊庆华的创作灵感大都源于农村生活,但他的画笔落到画布上有种幽默的天马行空。比如,几个孩童踩到西瓜皮摔倒了,他画里的西瓜皮碎片漫天飞舞,孩子们手舞足蹈,动作夸张。“我一直认为,做艺术就是纯粹自我,过多地在乎别人的眼光是做不好艺术的。

学校名人雕像世界著名画家

”他形容自己从小就像只独狼,喜欢一个人到处跑,玩耍也不合群。她今年39岁,普通话带些方言口音,回答问题时总是羞涩地笑起来。她并不都能看懂,但也不会去问,担心丈夫说她“操冤枉心”。结婚之初,熊庆华曾跟妻子交流过几次画画,但感觉说的不合自己胃口。“她指出应该怎么画、应该画什么后,我就不想跟她说了。”大多时候,付爱娇扮演的是一个勤恳而任劳任怨的主妇角色。她打工赚钱,照顾丈夫和儿子的起居,几乎从不参与熊庆华的创作。

在深圳的那些年,雷才兵没有见过熊庆华,但他偶尔会听说,熊庆华还在家里画画,赚不到钱,很孤僻。“当时觉得他这个人很固执,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做这么久。雷才兵记得,当时熊庆华完全是一幅农民打扮,整个人甚至比一般的农民还要沉默,“他很内向,孤僻,不自信。此时的熊庆华正处于人生中很绝望的时刻,他再次面临是否要出去打工的抉择。一进他家,就看到大门上熊庆华画的门神,二楼有个房间是熊庆华的画室,天花顶上、墙壁上、木床上、画架上都是他的画。

他没钱买画框画布,只得自己用木头做画框,蒙上白布就画,有时布不好,破了,他就随随便便作为装饰订在墙上。他喜欢这些画,在他看来熊庆华的画贴近现实,“但不是纯写实,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他原本只是期待雷才兵能把他的画介绍给某个老板,给自己找份工作。但没想到网络上有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画,雷才兵告诉他,每天要顶一下帖子,帖子才不会沉,让他再发点画过来。一位女士打电话联系到雷才兵要买画,雷才兵告诉了熊庆华。

熊庆华兴奋得难以形容,他什么都没说,有点不敢相信。“当时最大的希望是一幅画卖两三百块钱,像大芬村一样。”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画会有人买,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定价,他去问雷才兵,最终以1000元一幅卖了5幅画。熊庆华当时不善言辞,普通话又不好,沟通很困难,最终还是雷才兵帮他谈下这笔交易。由于画框很大,邮政不让寄,镇上又没有快递,熊庆华只能把五幅画摞起来背到仙桃市区物流处寄送。郭宇宽对那些画“过目不忘”,从北京一路南下,寻到熊庆华家。

后来,郭宇宽把身上的2万块钱都给他了,以5000元一幅的价格买了几幅。他告诉熊庆华,以后每个月买他一幅画,并且给他5000元工资。2015年1月和2016年7月,熊庆华先后两次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郭宇宽说,最早一些艺术评论界的人不认可他,美院的画家说他画的一点都不好。“熊庆华是野路子杀出来的,美院的人学了一辈子基本功,所以抵触比较大。”画家黄志琼觉得,熊庆华的画的确是有些想象力,带点诙谐、调侃。但他认为熊庆华的画属于农村风俗画类型,不是艺术作品,不能进入当下的艺术语境,“他的画不少人很喜欢,是因为很容易明白作品里的故事”。对于一直习惯独自琢磨的熊庆华来说,艺术上的规范需要遵从,不能完全打破,“比如说,构图上怎样保持均衡,色彩上如何调配。

”但他同样坚持,画画是一种出于人本能的东西,过于强调基本功这套思想是过时的。“像罗忠义,他这么高深的美术工底都不做写实,你还强迫后来的人再去学这些,有什么意义呢。”8年来,熊庆华的画早已从单幅一千元涨到六七万元。原来基本不跟外人接触的他,今年春节还去参加了初中同学聚会。采访期间,熊庆华的几个初中同学来看他,还有同样爱好摄影的朋友专门从市区开车来拜访他。成名后,除了给自己建了个“城堡”外,他的生活基本与之前一样,他不买车,不买房,也依然不爱出门。

过去没有网络,他经常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武汉买绘画材料和书。“那时画布很重,颜料也很重,我用一个蛇皮袋装满,然后扛回来。”现在,需要什么材料,他都从网上买,画画累了,就去做些手工,修理一下喷泉。画室的建筑都是他自己设计建造的,画室外面挂着“涤渡”两个大字,是熊庆华起的名字,表示“在河边画画”。他对一切视觉传达的东西感兴趣,如今最大的支出是摄影,买了各种顶级相机和镜头。

去年春节,他买了无人机玩航拍,想从天空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郭宇宽曾问熊庆华要不要来北京发展,熊庆华说还是喜欢乡村的环境,他在城市里很迷惘,走在街上都会迷路。虽然他并不喜欢村里的人,也不喜欢他们讨论的话题,但时间久了,他又会很想见那些村人。“这个地方是我创作的根,离开这个地方,感觉也不想画画了。”他缓慢而又慵懒地说着,“只有住在这里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天天想如何画画,怎么画。

”鸟在林子里叫着,叽叽喳喳,农村的妇女们在“城堡”外头聊天,也是叽叽喳喳。当熊庆华沉浸在画室里时,付爱娇带孩子,忙家务,或者跟一群村民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晒太阳,他们闲聊,话题无非孩子、麻将这些琐事。过去独自在外打工时,有时在路上看到别的夫妻或情侣,付爱娇常常失落。但熊庆华没有对妻子感到过内疚,“因为我要画画,要是内疚,肯定没法画画了。”付爱娇感到丈夫不够关心她,她说着说着就眼里泛泪。熊庆华说,情人节是给情人买东西,又不是给老婆买东西。在旧屋二楼的卧室里,床头墙壁上有一张妻子穿着婚纱的巨幅画像,这是2004年、2005年妻子在外打工时,熊庆华陆陆续续画完的。

“因为我们结婚时没有拍婚纱照,她就老要我补拍,我一直不肯。熊庆华的微信名字叫“熊熊火”,因为觉得自己脾气暴躁。他还特意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头像,像一团火一样,定做之后挂在屋前。他从来不去哄妻子,“我被她弄得心情烦躁,就要靠画画去调节,直到自己心情好一点。”他的朋友郑刚打扮整齐入时,倚着池边的栏杆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他的庄园,一直不断在建设,去年来的时候还没有栅栏。”画室里到处都是画,刚完成的、未完成的,油迹未干,他提醒我们不要弄到身上。

他从2008年真正开始创作,一年创作5-10幅画。2010年后,他开始要求自己一个月保持创作4幅画的频率。前几天,一个70多岁的老人去拜访他,自我介绍说画画一生,没有成功。”熊庆华时常有危机感,一想到万一哪天自己的画别人不喜欢了,就觉得恐惧。他现在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多吃饭,大概9点开始画画,一画就画到晚上10点。他觉得自己在绘画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想创造自己的绘画风格,“辨识度非常高,让别人一看就知道,啊,这是熊庆华的画。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