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8月12日下午,美国空军退役军官,南京国民政府特别聘请的航空军事顾问克莱尔·陈纳德,从上海乘坐火车去往南京。当天晚上列车刚刚经过杭州之后,在一座不起眼的小站突然停车。列车还没有停稳,一队国军宪兵就快步冲上了车厢,他们大声宣布上峰有令,紧急征用这趟列车,所有乘客立即下车,不得延误!陈纳德当时正在沉思心中的一个疑虑,这个突发情况让他和车上众多的旅客都深感疑惑。

但宪兵的态度非常强硬,根本不容任何人质疑,只是不断地命令所有人员立即下车。乘客们尽管非常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只得骂骂咧咧地走下车厢,当陈纳德走到站台上的那一刻,他就被惊呆了,一种不要的预感涌上心头。站台上的人群熙熙攘攘非常混乱,但这些士兵就像雕塑一样,没有受到一丝影响。陈纳德发现,这些士兵的军容极为整洁,军装一尘不染就像新的一样,并且他们身上的装备是他之前所没有见过的。

多年从军的敏锐直觉告诉他,眼前的这支部队,有可能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而他此前并没有见过,很显然这些部队被南京政府隐藏起来了,现在他们已经戴上了钢盔,这说明战争很有可能一触即发。列车上的乘客还没有完全下车,这些军人就以极为迅速的动作从另一侧登上了列车,仅用了十几分钟,列车上就塞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1937年8月7日,蒋介石在南京国防大学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对日本侵略军的方针。陈纳德当时刚刚退役不久,宋美龄亲自聘请他到中国做航空军事顾问,他对这份工作非常感兴趣,并且也愿意为中国建设一支优秀空军提供帮助。

原本陈纳德即将结束顾问考察旅行,先行回国,但路够强事变突然爆发,南京高层顿时进入战时状态。陈纳德则向蒋氏夫妇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将尽一切可能提供帮助。这件事情几乎是毫无预兆的,他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情,于是他立即调头前往上海。到达上海之后,他找到美国领事,告诉他上海即将开战,领事馆需提前通知美国侨民以防不测。但第二天,陈纳德又在街上看到很多日本侨民正携家带口赶往码头,很明显他们要离开,并且非常匆忙。

陈纳德刚刚抵达国防部就听到了一个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日本军队在上海发起挑衅,蒋介石下令中国军队对上海日军发起总攻!震惊陈纳德的这个消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一三事变”,尽管陈纳德已经提前获知了上海将有战事发生,但战争来的如此之快还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蒋介石在整个抗日战争历史上,对待日本以消极的时候居多,而淞沪会战尚未正式开始,蒋介石就摆出决战态势,确实非常少见。

甚至在长城抗战之前,他曾经在国防会议上表态,如果日本人同意将长城作为停火线,从此不再南下挑衅。他愿意背负这千古骂名与日本人议和,同意他们的条件。在“九一八”到“卢沟桥”这六年之中,日本人得寸进尺,蒋介石一让再让。国民政府是损兵折将,国土沦丧,丧权辱国,民怨四起!蒋介石不是汪精卫,他不是汉奸,不想卖国,但却一再妥协、退让。归根结底,是他认为以当时中国的实力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对手,如果开战就会亡国。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首先,蒋介石确实是已经被日本人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了,只能奋力反抗。日本人先占了东三省,后又攻占热河、长城一线,蒋介石已经被国人钉在耻辱柱上了。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日本人打上海,和五年前不一样,这回他们看中的不是上海的繁华与富饶,不是占领这个东方桥头堡就行了。五年前,一二八事变,日军出十万大军进攻上海,最终也是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之下,不得不退兵。这一次,日本人突然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战争,本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愤怒,英法在上海有租界,有巨大的商业利益。

因此蒋介石认为西方列强依旧会出面调停,逼日本人让步。而蒋介石要做的就是摆出决战的态势,让日本人感觉到短时间内无法拿下上海,而英美等强国再同时对日施压,必然还会重现五年前的情景。陈纳德抵达南京之后,立即受到蒋介石的委托,组织和指挥中国空军迎战日寇。很快,美国国防部也发来了同样的命令,陈纳德实际上成为了中国空军的最高指挥官。

当时日本的海陆军航空兵规模很大,参战之前就有两千多架各式战斗机备战,并且日本国内有完备的航空工业体系。每个月可以生产一百余架全新战斗机,这是中国空军所无法比拟的。陈纳德经过统计,发现当时国民党空军共计拥有各类战机五百余架,但是能够上天与日军航空兵正面较量的只有九十一架,并且飞行员的数量和训练水平也有较大差距。陈纳德建议国防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命令空军强行起飞,轰炸日军目标。

尽管强行起飞有风险,但我们没有实力与日军正面对决。但是直到天亮,日军的飞机一架也没有起飞,风雨实在太大,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连甲板都上不了,水上飞机根本无法稳定加油。天亮前,国军轰炸机编队在黄浦江上空发现日军舰队,其中有一艘吨位极大的战列舰。飞行员立即认出这艘战列舰,它就是臭名卓著的日军主力战舰“出云”号。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首先发现目标的飞行员,立即将出云号的准确坐标通知指挥部,随后瞄准出云投下了复仇的炸弹。

接到通报之后,附近的战斗机,轰炸机全部赶往黄浦江上空,此时出云号已经中弹起火,非常明显。更多的轰炸机不断向出云号投下一枚枚炸弹,很快出云号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被滚滚浓烟所淹没。由于烟雾太浓,江面上又不断传来爆炸声,空中编队认为出云号已经被炸沉,因此向上级做了报告,其余飞机便去寻找掐他目标。8月14日下午,台风中心北移,日本陆军航空兵部队两个编队,18架96式轰炸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计划轰炸杭州笕桥机场和广德军用机场。
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随即带队升空,对日军飞机实施伏击,双方在空中展开激战。日军猝不及防,加之96轰炸机远没有国军霍克3型驱逐机灵活,最终三架日军飞机被击落,一架重伤。8月13日清晨,上海闸北区的居民刚刚打开门窗突然发现,街面上站满了国军部队。这支首先进入上海的部队,就是陈纳德前一天晚上在杭州附近见到的那支全副德式装备部队,当时他们有一个专用名称:
在当时德军的武器装备是全世界最为精良的,德军也是当时全世界战斗力最强悍,训练体系最先进的军队。首先抵达上海的就是国军第五军第87、88师,这两支部队被称为“教导队”。原计划,在他们完成全部训练之后,将分批派往全国各个部队,按照德械师的模式,整训其他部队,以全面提高国军整体水平。五年前,也是在上海,也是日本人对中国军队突然发起攻击,当时日本人刚刚完全占领了东北,于是想趁“九一八”的余威一鼓作气拿下上海。“一二八事变”日本人预计在上海会遇到较大阻击,所以派出了大批海军陆战队作战。
但国军在上海的阻击力度大大超出了日本人的预计,原本国军在上海部署的只有19路军,日军认为只要短时间内击溃19路军,即可占领上海。但在关键时刻,张治中率新编第五军及时赶到,第五军的主力正是第87和88师,就是这两个师,拉开了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架势,浴血搏杀。迫使日军四次更换主帅,将兵力增加至十万人,但依旧未能完全占领上海。十六路军和第五军虽遭重创,但主力尚存,双方未分胜负,就在他们集结力量准备再次较量的时候,日本在国际调停的压力下,宣布停战。
1932年,淞沪抗战结束之后,第五军主帅张治中并没有把目光从上海离开,他和蒋介石以及国民党中央军委都清楚,日本人此次停战是迫不得已。因此,张治中表面上返回了南京,而实际上他带领自己的参谋团潜伏在杭州、上海一带,对日本人在上海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同时,第87、88师也成为守卫京沪的主力部队,蒋介石从全国各部队中抽调精英骨干编入这两个师,并花费重金把他们变成全副德械师。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根据《淞沪停战协定》上海划为非武装区,国军撤出上海,而日本人却在虹口保留了2000人的海军陆战队,并且陆战队司令部也设在虹口。八一三事变之前,日本人判断南京方面会派军队支援上海,并且很有可能派遣第五军参战。
八月十三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一个小队主动挑衅闸北区国军保安部队,当时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异常尖锐,加之日军首先开枪,所以国军立即开枪还击,双方发生短兵相接。日本人认为南京方面会向处理虹口枪击事件一样妥协、退让,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第五军已经乘坐民用列车,秘密抵达上海。当晚蒋介石果断下令,对虹口日军发起总攻,没错,就是总攻,其本意就是在日本主力部队赶到之前将现在驻扎在上海地面的日军全部驱除或者歼灭,以占据主动权。
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没有想到这次国军竟然一开始就发起了全面进攻,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弄清楚五年前的老对手,87师和88师又来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日军陆战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他们依据陆战队司令部的坚固工事,形成一个绵长的环形工事,利用多年来修筑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严阵以待。在淞沪抗战的时候,日本人就领教到了他的厉害,这个人打仗根本不要命,拼命的向前冲,在他的带动下,国军也如同出笼的老虎。
日本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黄老虎”,并他列为重点目标,提醒前线特别注意。恰在此时总攻命令传到,他立即率队发起冲锋,在街道工事中守卫的日军没有想到眼前这支国军,一上来就冲锋,仓促还击,双方战况异常激烈。此时挡在黄梅兴面前只剩日军最后一个据点“爱国女校”,日军在这里增派了防御兵力,其身后的陆战队司令部也不断对这里进行炮火支援。只需要再发起一次冲锋,就能拔掉她,后面就是日本人的司令部。但就在此时,一枚炮弹落在了黄梅兴的身旁,这位国军猛将就此壮烈殉国,年仅四十岁。日本人没有想到,264旅一个尖刀排突破他们的防御阵线,冲进了陆战队司令部。
司令部警卫部队立即启动了应急防御,电动铁门立即关闭,里面的日军向这一个排发起围攻。战斗进行到8月17日,88师已经伤亡过半,日军防线也被压缩到司令部周边,他们在这里的守卫极为顽强,多次出现日本人捆绑炸弹向我部队冲锋的情况。张治中的德国顾问向他建议采取侧面迂回的方式,攻击日军侧面。于是张治中便抽调精兵组成了一支500余人的敢死队,从南侧向日军发起攻击。张治中遂命令两支部队,去进攻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汇山码头”。汇山码头有日军的弹药库,围墙极为坚固,日军防守也异常顽强。
国军三个最精锐的德械师与日军在黄浦江畔展开了浴血搏杀,日军在最危急时刻,其海上陆战队2400余人成功登陆,快速补充到了市区防线之中。但由于时间紧迫,国军顾不上占领每一个房间,只能向前冲,伤亡也非常严重。最终,汇山码头的日军被消灭殆尽,眼看即将拿下目标。打了这么多天,死了那么多兄弟,眼看就要拿下来了,现在竟然要我们撤,前线将士们无法理解,怒火冲天,有人甚至想举枪自尽。实际上,并非指挥部昏庸,日军从本土支援的两个师团,此时正在吴淞口登陆,一旦他们完成登陆,在陆上构筑了工事,那就麻烦了。
蒋介石耗费心血发起的长达十天的猛攻,最终未能将日军赶下黄浦江,但国军将士在前十天的战斗中英勇奋战,始终压着日军打,让日军险些全军覆没。海军方面答复则是,对面乃国军第88师,为中国最精锐之部队,其士兵作战顽强,个个抱定必死之决心与日军血战,日军能坚守至此,实属侥幸。随着日军两个师团的登陆,淞沪会战的大幕终于被全部拉开。中日双方都没有想到,这场战斗竟然被快速扩大,双方各自都从大后方调集重兵增援,总兵力超过百万。长达三个月的淞沪鏖战才刚刚开始,至此也抗日战争在南北两个战场同时开打。
虽然淞沪会战最终没能挡住日军侵略的铁蹄,但却让日本人尝到了中国军队的厉害,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抵抗侵略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此战之后,日本国内的一些人就意识到侵占整个中国大陆,恐怕远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中国的国力以及中国人的战斗意志似乎被大大的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