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和2021秋拍,将为佛造像藏家呈现将近200件拍品,此一专场以器座佛像为主要组成,同时是敬和对拍品品类加以细分而设置的专场。今天一期关注,其铸造范围集中于北京、热河等区域,尤其明、清时期的宫廷造像,以皇家御用工匠或造像机构为主,佛教造像精细华美,透出雄阔英武之气,而又不失庄严静穆。清代宫廷造像做工精细,风格成熟,开创了藏传佛教艺术之新风尚。

乾隆宫廷造像则延续了明清汉地宫廷艺术造像之精髓,于此之上,又结合藏传佛教的风格和铸造工艺,创造性地发展出更加华美而具雄阔气度之佛像风格。此尊释迦坐佛无论从造型或工艺,均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品质。展现出清代宫廷金铜佛造型艺术之鲜明特点,工艺精湛,品相完好,而今仍旧保留有完美的宫廷气息,难得尤甚。释迦牟尼佛全跏趺坐,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为释迦牟尼成道像。长眉间嵌大东珠,代表白毫,高肉髻,右旋螺发突出排列整齐。

袒右袈裟,雕刻梯形层次表现衣褶,袈裟边缘錾刻精美锦地花草纹饰。全跏趺坐于仰覆莲瓣底座之上,莲瓣立体饱满,瓣身肥厚圆鼓,瓣尖上翘,造型规整大气,上下缘均饰一圈联珠纹,为乾隆宫廷造像的典型莲座式样。其鼻短且正面看呈三角锥形,为乾隆宫廷造像开脸的标准样式。整件作品体量较大达四十三公分,比例结构精准,与造像量度经中所列明尺度极为相似,表现出强烈的西藏造像的影响,与明代璎珞装饰无镶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气质一改汉传造像中祥和儒雅之感,为佛陀这一形象注入了一种强健英武之气,为一典型的乾隆宫廷范例,品相完好,极为难得。大随求佛母,又具名大随求菩萨,胎藏界曼陀罗中观音院之一尊,观音菩萨之变身别名也。念此菩萨,诵其真言,则随众生之求愿而施与,故名随求。“大随求菩萨,深黄色,并有八臂,左上手莲华上有金轮光炎,次手梵策,次手宝幢,次手索,右手五钴跋折罗,次手镑鉾,次手宝剑,次手钺斧钩。四面八臂,主臂双手分别持金刚杵和宝剑,其余六臂呈扇状向外展开,分别持有法器。

上身袒露,胸前佩饰项圈璎珞,腰系束带并打结,有很好的装饰性。下身着长裙,衣缘处錾刻有精美的纹样,裙褶自然流畅铺于座面上。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缘饰有一周细密的连珠纹,莲花瓣排列整齐,制作规整。从三身角度来说是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宝冠佛是一种佛装与菩萨装的混合形式,为法相上的特例,所以作品也相对少见。造像面庞圆润丰腴,眼睑微垂,双耳垂肩,相容慈和端详,展现出大彻大悟后的自在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身披袒右式袈裟,内着僧裙,衣纹层迭有致,注重衣褶刻划,颇具质感。

结金刚跏趺坐姿,下承仰覆式莲花座,台座上饰一周连珠,莲瓣挺拔舒展,满饰一周。随着元朝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宏大的都城建设,融入了大量异族、异域人士包括蒙古、畏兀儿、哈剌鲁、唐兀、吐蕃、钦察、高丽等入居内地与大都。空前的民族交流与融合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元大都的文化,如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元代的宫廷佛造像。宫廷佛造像是由元帝王亲自主导,由皇家御用工匠和皇家造像机构制作的佛教造像,在题材上属于藏传佛教造像,而风格上属于汉藏结合的艺术形式。

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铜造像本就稀少,元代宫廷造像中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随着造像研究的深入,元代宫廷造像近年来受到学者、藏家的重视,也受到市场的追捧。此尊铜嵌宝石莲花手菩萨立像属于一尊标准的元代宫廷风格造像,尤其是此尊的开脸、肢体,以及自头冠以下、璎珞、臂钏的装饰,以及整体的铸造工艺,与北京故宫馆藏元代宫廷菩萨造像同出一辙,皆反映元大都宫廷造像的特点,也展现了元代宫廷造像在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上一脉相承。

此尊造像头戴五叶法冠,耳饰十字耳坠,双目低垂,眉弓隆起,美如弯月。双手当胸,各拈莲茎,上身着璎珞飘带,沿手臂垂下,并从下方卷起,似随风而动,一动一静中把艺术造诣诠释的淋漓尽致。下身着长裙,背部腰间錾刻缠枝莲纹,线条被雕琢的疏密有致。莲座造型周正,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宽大饱满,头部略有卷曲,形制美观大方,上下对称分布。整体以黄铜铸造,嵌以珊瑚、松石等宝石,保存完好,亮丽悦目。

其造型完整,胎体厚重,工艺考究,具有元代宫廷造像的鲜明特点,同时工艺的精湛、线条的婉转流畅,让你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当时元代宫廷对造像在制作的严格要求。对比历年来的拍卖市场及各大博物馆馆藏,此尊菩萨立像在元代宫廷佛造像艺术品当中,也是难得一见。独特的历史时期、细致的工艺,使此尊造像极具文献参考与收藏鉴赏价值。绿度母是二十一救度佛母之首,由观世音菩萨幻化而来,是喜马拉雅地区以及西藏备受尊崇的神祇。本尊绿度母身姿修长,体态婀娜,富于女性之柔美风韵。

其圆润的面庞微微右倾,双目温蓄地俯视,一双细眉舒展于饱满的额上,窄挺的鼻尖下,樱唇微微上扬。其头戴五叶宝冠,冠叶细小,冠沿垂下流苏式璎珞,富丽华美。度母束发高髻,发缕丝丝可见,双耳后方宝缯飘扬,饱满的耳垂下系着圆形耳铛,耳后两侧细长的发束从双肩垂落。其胸前与腰间系有华丽的璎珞坠饰,手臂、手腕与脚踝佩带手镯、臂钏与踝饰。其细长的帛带自双肩垂下,轻绕于手臂,衣纹褶皱流畅自然。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说法印,双手轻捻两支莲茎,生出两朵莲花挺立在度母两侧。绿度母呈右舒坐之姿,由莲座中央生出一支小莲座,托起右足,下承仰覆莲座,莲瓣细长而饱满,呈数层迭加的式样。

文殊菩萨,音译为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意思是妙德、妙吉祥。曼殊是妙之意,师利是吉祥之意,简称为文殊,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他们合称为“释迦三尊”。在华严经中,文殊又与毗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大乘佛教认为文殊菩萨在智慧、辩才方面堪称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此件铜鎏金文殊菩萨像为清康熙北京风格造像,头戴五叶冠,以繁密花枝围绕心形珠宝。
清代皇帝被视为文殊菩萨的转世化身,哲布尊丹巴曾亲自为康熙帝制作文殊佛造像。故文殊造像为宫廷造像之代表性题材,颂扬帝王如佛陀在世护持人间。上身袒露,下着长裙,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全身有耳环、项圈、长链和钏镯、帔帛装饰。帔帛绕手臂飘于头后,形成半圆状,为尊像增添了神性。此尊绿度母像头戴五叶冠,耳戴耳珰,耳珰上部为圆环,圆环下端缀璎珞为饰,垂落于肩。
面形圆润,额部饱满,阔额深目,颊颐丰满,慈眉善目,额间圆形白毫凸出,清丽俊秀之气盎然。躯体比例匀称,细腰软腹,婀娜多姿,符合造像量度的仪轨,体现出女神柔美动人的品形态自然。上身披条帛,从双肩绕双臂垂落身后座上,再由座前出现。手、臂、踝饰有钏环,皆称连珠组成,嵌珊瑚与绿松石珠为饰。下着长裙,裙褶自然写实,衣缘处錾刻有花纹,工艺精细,极具艺术效果。绿度母半跏趺游戏坐于莲花宝座上,左腿横盘,右脚下踏小莲台。左手当胸施三宝印,右手置右膝结与愿印,手中均持有莲茎,莲花盛开于双肩,衬托出度母的美艳与圣洁。
此像整体鎏金亮丽,铜质润泽,铸造技艺精湛,加工手法娴熟,包浆丰润,不仅装饰繁褥,而且做工精巧别致,反映了康熙时期宫廷造像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