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项目中的博物苑系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其创始人张謇先生为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事业活动家,他认为教育事业关系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存亡,而博物馆是普及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学校教育的后盾,因此才有了这历史悠久的“华夏第一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企业家座谈会上提了五点希望,第一就是要增强爱国情怀。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本项目中,沪敖使用高精度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对极具有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的张謇雕像以及馆内石碑进行了三维扫描采集数字信息,并进行建模,建立雕塑造像、石碑的数字化模型。

通过三维数字化这种方式,不仅仅能真实还原张謇雕塑造像及石碑,使其保存时间趋于永久,而且还在技术、材质等方面具有可逆性,通过复刻的方式,我们可以呈现出另一个实体。当然,新的实体并不能代替真正的文物,但是可以作为文物的样本进行观摩学习之用。-系列是红外+蓝色激光计量级复合式三维扫描仪,标配五种工作模式:红外激光大面幅扫描,蓝色激光交叉高速扫描,蓝色激光平行精细扫描,单束蓝色激光深孔扫描,内置全局摄影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也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这充分表明了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的特性,其可以最大限度地采集文物信息,对于物体几何信息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十分适用。

本项目中,使用的高精度、高速度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安全性高,属于文物非接触式无损测量技术,符合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精密度高,最高精密度均可达几十微米,能实现复杂异型结构文物的精细化数据采集;效率高,每秒可测数百万个点,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率,更适于文物的保护工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无数的珍贵文物亟待保护,近年来,三维扫描测量技术以及三维建模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实体文物的保护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三维扫描仅仅是具备效率高效的特征,同时不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能够将造像信息完美呈现。

通过三维扫描的方式,我们将文物的外在特征信息,如材质、尺寸、造型、颜色等数字化信息进行采集,录入计算机当中去,从而达到数字化保存的目的,之后,还可以达到更多用途的应用:比如本案例中,我们通过不同的复刻方式,可以得到1:除此以外,还可作为数字化展示应用到数字博物馆当中、文物的修复等,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濒危的文物通过数字技术绽放其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生命源泉,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气质,而技术则是文化发展传承中的强劲动力。通过三维扫描这种高新技术手段,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对文物的慎重保存,精细保护,广泛传播,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这种文化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