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中国最早使用的铁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那个时代历史文明的见证。鼎在古代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也是一种做饭的器具,后期也发展成了一种权力的象征。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西周时期的鼎,如今已经有了3000千多年的历史,它就是重达400多斤的西周大克鼎。大克鼎在晚清时期就已经被称为是“海内三宝”,现在还入选了“国家宝藏”,央视的这档节目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大克鼎,了解了它的传奇历史。大克鼎有两个耳朵,嘴巴是微微张开的,肚子的一圈是稍稍鼓起来的,脖子的地方有兽形的纹路,应该是饕餮纹,脚上还有兽面的浮雕。在黑龙洞偶然得到一只石鼎。
大鼎的内部还刻有铭文,铭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赞赏祖父的功绩,还有介绍他娴静的性格,他还能够辅佐周王,帮助管理国家;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新审克的职位,还有赏赐的东西的记载。西周大克鼎是在光绪十六年在陕西扶风县出土的,出土之后被一个山东人买了下来,后来又被一个叫潘祖荫的人买走了,据说潘祖荫还拥有大盂鼎,也就是说潘祖荫有了三宝中的两宝。后来潘祖荫去世,潘祖荫的弟弟就秘密将两件鼎运回了苏州老家,还制定了两个大木柜,锁了起来,中间不断有人来访,但是潘祖年都只说“没有”。那大家知道铜鼎的价值所在吗铜雕作为工艺品的一种。
后来潘祖年也去世,他们的孩子也早早的死了,所以看守大鼎的责任就到了潘祖年孙媳妇身上,潘祖年的孙媳妇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就延续了祖辈的做法,有人来问大鼎的下落就说没有。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国民党想要在苏州建造一个大楼,劝说潘家把大鼎拿出来供大家展览,但其实是打着无限期占有的心思,潘氏也知道只要大鼎出去了必定会有去无回,便找理由拒绝了。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苏州危在旦夕,本来在郊区避难的潘达因为担心大鼎,又跑回家中。在铜鼎的制作工艺中也发扬了鼎文化。
因为大鼎体型很大,如果在家中放着肯定会落到日军的手中,所以潘达于就将大鼎埋到了地下。到了1944年,潘达于和家里的人秘密挖开大坑,将两个大鼎挖了出来,放在堆满杂物的房间中,让别人认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杂物间,就这样,两个大鼎成功保存了下来。1951年,潘达于将大鼎捐献给了国家,两个大鼎就被上海市文管会成功接受,在上海博物馆中保存。1959年大克鼎和大盂鼎等125件文物藏入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两个珍宝,一个在南,一个在北,相互呼应,像世界人民展现它的历史风采。2007年的时候潘达于去世了,这位守护宝藏的百岁老人与世长辞,她的名字也留在了上海博物馆捐赠人的墙上,永永远远的守护了她守护几十年的两个大鼎。大克鼎也在2002年成功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让更多人了解3000多年前的历史。据香港上海总会副理事长、中国香港国际象棋总会名誉会长高鼎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