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主体性,即回答好“谁的现代化?儒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决定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根本。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对当代生态环境危机的应对有启示价值。“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宣告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失效,世界面临文明转型的迫切任务。

工业文明以人的戡天役物为取向,摆脱此困境需要汲取“天人合一”智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互为中介。人与自然之间陷入敌对性矛盾,必须从社会制度层面寻找原因;人与人关系的改进优化,也需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完善入手。

譬如,市场经济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无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果不能避免和克服市场逻辑的独断化,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就无从谈起。我想,无论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当代思想,都能够为我们解决这个关乎未来的问题贡献智慧。

何中华,河北莒南人,现为河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哲学:马克思哲学新诠》《社会发展与现代性批判》《马克思与孔夫子:

有些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界有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