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委书记眼中的德国


Date: 2022-07-26 08:38:54 | View: 51

一个县委书记眼中的德国

德国人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是方便生活,商业、办公、住宅设施综合化,不搞特大的单一功能区。德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每个地方、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同样的生活水准,没有明显的工农、城乡差别,真正做到了城乡一体化。联邦政府只做规划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修订,没有强制性,核心是经济发展、社会均衡、生态环保三条原则。我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广场锻铜书卷雕塑

州和地方政府在这三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实情制定城市建设规划的总规、控规和详规,规划要具有前瞻性,至少考虑50年以上。第一步,先征求汇总公众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由专业人员制订出规划。规划一经出台,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能轻易更改。德国有关空间规划的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萨克森建筑法》。联邦层面的重要法律文件有《宪法》、《建筑法典》、《土地建筑利用条例》、《空间规划法》。并希望虞家能送舜去读书。

不锈钢书卷广场景观雕塑

除联邦法律之外,各州享有制定本州空间规划法律的权利。国家在城市规划上要加强宏观政策指导,地方各级要履行好基层职责,制定综合性强、符合实际的城市规划。要表达群众意愿,使人人能够参与到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共享发展成果。规划要有前瞻性、实用性,避免拍脑袋的规划,以科学的论证和凿实的数据说话。像舟曲在山谷沟口的选址,就是盲目进行城市规划的沉痛教训。山西省大同市近年提出的“一轴双城、古今兼顾”思路,也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及时纠正。每一届政府都严格按规划执行,给后任留下财富和广泛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留下包袱和垃圾。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学校无字书籍石雕

德国城市规划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强调在不同地区要创造“等值的生活条件”,使民众享有同等的生活水准、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德国城市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主城区、副城区和分散小城镇的模式进行,独特之处在于大城市不大、小城镇星罗棋布。全国有1/3的人口住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2/3的人口住在2~10万人口的小城镇。一个大城市周围有几个集住宅、办公、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副中心。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

不锈钢校园书本雕塑

城和乡基本没有区别,小城镇除了规模、作用和影响范围不及大城市,一般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大同小异。德国人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是方便生活,商业、办公、住宅设施综合化,不搞特大的单一功能区。德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每个地方、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同样的生活水准,没有明显的工农、城乡差别,真正做到了城乡一体化。我国目前大中城市的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都极大地优先于县级及以下城镇,由此造成两个极端: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城市,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还在不断膨胀,人口城市化的速度远快于城市功能完善的速度,使得大城市不堪重负,患上“虚胖症”。纸张便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

学校不锈钢书籍景观雕塑

更有甚者,外来人口虽然身居城市,但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应有的公共福利待遇,有人称其为“伪城市化”,实不为过。与德国的小城市相比,我们的县级小城镇“发育不良”:主要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公共资源配置档次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严重滞后。因此,在产业、环境、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都吸纳不了人才。人才的缺乏制约着县级小城镇的发展,发展的缓慢又影响着人才的聚集。校园浮雕雕塑雕刻着众多莘莘学子努力读书并且金榜题名。

元代著名的女书法家管道升与赵孟頫夫妇雕像

破解城乡均衡发展的难题,出路在于将城市发展的重心下移,重视县级等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德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加上重视生态绿化和保护,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国家。大小城市和村庄除了各式建筑就是公园、草地、树林和原野,参天大树和百年老树随处可见。德国的河流、湖泊众多,大部分城市依河而建,河边树草灌木保持着原始生态。越南国语字书法是越南特有的一门艺术。

广场户外大型鎏金看书的关公雕塑

既体现在生态绿化上,也体现在无处不在的节能减排上。德国很早就把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调动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德国出产奔驰、宝马、大众等世界名车,私家车却多是小排量的两厢车;德国不论单位、社区还是家庭,门外都摆放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筒,便于对进行分类处理;就连雨水和污水也要分开处理,规定雨水不得马上随管道流走,而是收集起来用于冲下水或浇花草,其余的尽量渗入地下。广场、停车位不用水泥硬化,而是用天然小石块铺设,留有渗水空隙。草地地面高低不平,设置低洼凹槽和池塘,用于雨水的收集和渗漏,涝时蓄水,干旱时蒸发降温。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

公园看书的古代女孩小品铜雕

很多道路绿化带低于路面,便于雨水自然浇灌,既节省人工又节约水资源。20世纪50年代,位于莱茵河流域的鲁尔工业区,凭借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始迅猛发展,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污水使莱茵河遭受严重污染。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下大力气着手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关闭污染企业,在企业原址上进行土地修复和产业转型。经过全面的整体改造,今天的鲁尔区已成为一个人类宜居、高校林立、高新产业园区的集中地。象征着学校学生想要有所成功就必须努力读书。

校园看书思考的学生铜雕

2001年鲁尔区获得德国景观设计奖,2010年又被评为欧盟的文化之都。同样,布兰登堡州也由一个产煤区逐步转型改造成为旅游度假区。山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又是能源重化工产业,生态十分脆弱,要改变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生态化,就必须树立两个理念:在国土规划时要提高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在高速路规划时要设计较宽的绿化带,在城市市区规划时要规划多处大小不等的公园,荒山、厂矿、社区、村庄要被绿色包围,尽量不留空白地段。德军元帅威廉凯特尔代表纳粹德国在柏林以东卡尔斯霍斯特镇的一所军事学校的会议厅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广场铜牛看书雕塑

在德国,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到国人心中,范例随处可见,我们要借鉴其雨水收集利用的理念,借鉴其环保节能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鼓励节能技术的发明创造。德国一般城市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设施方面配备比较完善,都具有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图书馆、艺术馆、歌剧院、体育馆等,可以说是城乡一体化配套。德国的高速公路总长度超过1.2万公里,是欧洲国家中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国家。不少杰出的书画家如: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朱宣咸、王福庵等都长期研究石鼓文艺术。

城市内每隔200~400米就有路网,环路四通八达。如在十字路口建造小坡迫使汽车减速,大小商店均不设台阶,可直接由人行道步入,就连厕所的擦手毛巾用后都可以自动净化消毒,循环使用。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在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里包含无数人性化的细节。直接地说,就是将什么漂亮什么大气就建什么的观念,转变为怎么合理怎么便民就怎么建的理念。德国的道路并不宽,但没有堵车现象,我们的马路越修越宽,却堵车不断。由此可见,路不仅仅是宽,关键要增加密度,形成立体交通。其探索准确把握了当代书法发展方向及趋势。

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城镇立体交通网络,发展高效快捷的城际高铁、高速公路,特别是确保县与县之间通高速公路。城市内部也要合理规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发展地铁和轻轨。规划多个功能齐全的核心区,尽量不规划各种超大专业中心,如商业中心、娱乐中心、餐饮服务中心等,缩小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半径,减少出行的时间和成本。燕体书法对五种书体结构和点画、使转运笔均有借鉴。

德国特别注重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他们的城市建设“保持特色,不改建;保护建筑,不陈旧”,从而“留住历史记忆,留下文化遗产”。德国有5600多座博物馆,有27个景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富丽堂皇的皇宫、城堡、教堂等,建造艺术精湛,展现着德国独特的社会人文历史。在德国,超过30年以上的建筑即成为文物,受法律保护。不来梅市是个古城,有1500多幢古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保护维修费用主要由业主负责,政府只承担10%左右。德国的城市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雕塑,有的取材于历史名人,有的则纯粹是艺术品。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

广场雕塑、桥头雕塑、墙体雕塑公园雕塑,甚至一幢大楼都以雕塑示人。每一栋楼房、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观都是一件艺术作品,风格迥异,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愉悦的视觉享受。柏林是1989年东、西德拆除“柏林墙”后,加速建设的一座新城,其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走进柏林,就像穿过一段德国的历史。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是真正的软实力。山西拥有悠久历史、辉煌的文化遗存,是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要充分认识这些基础要素的弥足珍贵。对历史文物古建筑,不能闲置或仅仅靠收门票来维持,而应借鉴德国的经验,把历史古建筑利用起来,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古人常用这两种丝织物作书籍的封皮、封套。

良好的法制执行力使德国人在全世界树立起“讲自觉、讲规矩”的良好形象。我在德国期间,虽然也有游行的民众,但没有发现上访闹事现象。没有一处公共设施损坏不能使用,没有不亮的路灯,没有损坏的座椅,墙上没有乱贴乱画,没有一户住宅安装防盗门窗,没有见到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没有一个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没有交通警察,不管是白天晚上、城市乡村,红灯亮时,行人肯定驻足等待;没有强行超车鸣喇叭行为,只要有行人试图穿越马路,司机肯定减速、停车或示意行人先行通过。相形之下,我们身边的文明、法制与德国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一位就是大律师鄂森先生幼时在头桥十三圩私塾读书。

不仅政府,全社会也要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国家,礼仪之邦。“华界智库”隶属于华界传媒旗下,本平台为公益性质,致力于传递美与智慧、分享人生感悟,社会百态。我们欢迎有情怀、有温度、有哲思的文字,在这里找到灵魂归宿,文章免费投递邮箱:5688@163.,除本平台声明原创外,其他内容均来自网络,旨在传播更多价值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