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涉及很多形式,试图突破一些边界,我的诸多艺术实践围绕语言,身体和环境展开。材质独特的性质和语言方式,身体情感介入艺术创作的过程,环境对创作方方面面的影像和作品,都在我的艺术实践当中有所呈现。我的花园系列作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油画作品,另外一部分是大理石汉白玉雕塑的部分。体现深圳城市特点和大运主题元素的各种雕塑、花坛以及宣传画随处可见。

这两部分都从2017年开始创作,源自北京的一次大清洗,我的工作室被拆,所有的东西被拆除,花园,工作室,生活的痕迹都被机器被征服的强行介入拆除,于是我从北京搬回了广东,离开了漂泊十年的北京。昨天晨报独家报道的南京市玄武区用来美化城市的上千元高档花箱竟成了垃圾箱的新闻。

但是我想还是要留下些记忆的种子,毕竟生活的温度不会消失,记忆会深刻脑海。于是2017年我开始用我北京被拆除花园里的元素来做作品,油画也都是画的花朵,但都是用刀硬生生的介入,就像政府和机器介入我的花园和生活。不少居民都有在楼道窗台和阳台上养花的习惯。

雕塑的部分我选择了汉白玉用机器介入,依然是选择了花园里的花朵,但是将他们分成三个阶段,含苞待放-怒放-凋谢,目前仅完成了含苞待放的阶段一共13件。花蕾是正要生发的生命,是蠢蠢欲动的少男少女,所以花蕾有了一些新的感觉和视觉体验。主题植物选择竹子、兰花、菊花、梅花四君子。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点滴的琐碎织成了生活的网,连绵不绝无形无色。我用雕塑表达生活,不想写实地去记录,到具象这一步正好,就要一种可以把不同时空平行置入的感觉。我创造我想要构建的世界,在这个小世界,所有需要的要素可以按我的想法构置在作品中,某种程度上成了独立且完整的“时空”,我是在用雕塑捡拾记忆中的童年,也是在做关于现在和未来的梦。南京市玄武区用来美化城市的上千元一座的高档花箱竟变成了垃圾箱的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