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柱作为竖向木结构构件,与横向的木结构构件梁、檩、枋等结合,组成了屋架。柱是一种直立而承受上部荷载的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在中国建筑中,横梁直柱,柱阵列负责承托梁架结构及其他部分的重量,如屋檐,在主柱与地基间,常建有柱础。

另外,亦有其他较小的柱,不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上,以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透过梁架结构,把重量传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是在梁架之上承托部分屋檐的重量。宋、辽建筑檐柱由当心间向两边逐柱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曲线,曰“生起”,该法未见汉、南北朝,清已不使用。

宋、辽建筑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一定量,山面亦向内倾斜,角柱则两方面都有倾斜,称之为“侧脚”,以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感。相邻檐柱的是外围金柱,如无里围金柱时,则简称“金柱”,在小式建筑中又名“老檐柱”;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座的建筑物上,用来支撑挑出较长的屋檐及角梁翼角等。

擎檐柱与其它联络构件枋、檐柱、华板、栏杆等结合在一起兼有装修的作用。位于建筑物的转角处,承托不同角度的梁坊的柱叫角柱。角柱按其位置不同,又有角檐柱、角金柱、重檐角金柱、角童柱之分。角柱可以看做是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结构的薄弱部位给予加强。

除了以上常见的这些柱子以外,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建筑当中,还有特殊作用且有特殊名字的柱子。例如天坛祈年殿内的四棵通天大柱,被称为“龙井柱”,它们实际上属重檐金柱,但由于第三重檐室内有“蟠龙藻井”,所以又被称为“龙井柱”。又如北海小西天观音殿内的四棵大柱被称为“将军柱”,它实际上也属于金柱一类,只因这四棵柱粗大,承载的重量大于其他柱,因此被称“将军柱”。

遇有这种情况,应善于识别构件的作用,从分析它的作用来判断它属于哪种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