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新华网客户端共同制作的百集音频栏目《藏品有话说》已于近日正式上线。栏目从近60家博物馆中精选出藏品百余件,编写藏品故事制作成音频节目,通过讲述北京地区各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的爱党爱国藏品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2020年12月,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马首铜像,在流失海外百年后回归圆明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与一些被医愈的官吏集资为马根济建房开设医院。

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圆明园马首铜像的故事。中国古代创作了大量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文本、雕刻、绘画等艺术品,圆明园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喷泉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林中曾有一片西洋楼群,主要景观为人工喷泉,当时称为“水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海晏堂前的十二生肖喷泉。这座喷泉于乾隆年间设计制造,设计师是来自意大利的宫廷画师郎世宁。他将西方雕塑艺术与中国生肖文化相融合,设计出十二座兽首人身的喷泉雕像,之后由宫廷匠师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失蜡法”一次铸造而成。以他的艺术代表作童子拜观音和伯乐相马为例。

制成后,十二座喷泉雕像按生肖顺序排列,左右对称安置在雕花基座上,整体呈八字形。遗憾的是,这座融合中西雕塑文化、计时科学、制造技艺的兽首人身喷泉,如今已经见不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破坏建筑,洗劫文物,留下一片断壁残垣。马首最初由一位美国古董商无意中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处私人住宅内发现。当时,马首被当作普通的园艺装饰品摆放在花园水池旁,古董商以1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马首。2007年,苏富比发布消息称,将以“圆明园遗物”专拍之名拍卖马首铜像。马大夫医院的创办人是英国传教士马根济。

爱国机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率先发布声明“坚决反对公开拍卖马首铜像”,国家文物局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终止公开拍卖的坚定立场和促成文物回归的良好意愿。2019年11月,何鸿燊博士正式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献礼。2020年,国家文物局在充分尊重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文物保护国际共识下,与购买人何鸿燊博士协商一致,将马首正式划拨至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为其历经160年的沧桑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以浙江省嘉兴县遗址为代表的马家浜文化距今有七千年的历史。

除马首外,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鼠首和兔首也以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流失文物的回归,是中国国家实力上升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标志。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数字的背后,是文物返还“中国声音”的显著增强,是文物追索“中国实践”的卓著效果,是文物回归“中国热情”的极大表现。圆明园遗址公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北京市三山五园体系当中重要的一园。圆明园肇建于康熙四子胤禛,辉煌于雍正、乾隆两代,在当时被誉为东方的凡尔赛宫。这部由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著作。

在历经了1860年的火劫、近代石劫等劫难后,圆明园成为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众多爱国主义人士的倡导提议下,开始对圆明园进行整修、保护。现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是一座以保护整修遗址、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事业为主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