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贝拉幸存者之歌,大型铜雕艺术再现犹太人在沪往事

“在这样的一个纪念日,举行《幸存者之歌》雕塑揭幕活动,希望借此表达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热爱。”1月27日上午,设计灵感来自作家贝拉同名小说的原创大型铜铸雕塑《幸存者之歌》揭幕仪式,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揭幕仪式上,来自以色列等多国驻沪领事机构代表及夫人、中外民间友好人士等近百人出席。雕塑《幸存者之歌》,由留俄知名雕塑家吕旗彰设计制作。
Date: 2022-07-28 12:56:36 | View: 85

唱响贝拉幸存者之歌,大型铜雕艺术再现犹太人在沪往事

1月27日上午,设计灵感来自作家贝拉同名小说的原创大型铜铸雕塑《幸存者之歌》揭幕仪式,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举行。这一天,也是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的“缅怀大屠杀遇难者国际纪念日”。揭幕仪式上,来自以色列等多国驻沪领事机构代表及夫人、中外民间友好人士等近百人出席。出生于上海的贝拉,多年来一直关注“犹太人在上海”题材的文学创作与研究,已陆续出版相关主题图书。“犹太人在上海”系列长篇由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英译,出版后在国际上尤其在犹太人世界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小说《幸存者之歌》是以作品八次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好莱坞制片人迈克·麦德沃一家二战时期在上海的真实生活为原型,讲述其父亲大卫与母亲朵拉在上海恋爱结婚,并在艰难动荡的岁月中,努力奋斗实现上海梦的故事。爱因斯坦的犹太人身份也被反复提及。

韦德雕塑

作品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充分展现犹太人对上海的感情,被学者、媒体与读者称为上海版《乱世佳人》。为了创作,贝拉前后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查询到大卫供职上海美商电话公司时期的档案资料。贝拉将爱与信仰作为作品的内核,以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及中、犹民族面对苦难时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大爱。贝拉关注人类命运与灵魂,还以音乐与艺术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上海的人道主义精神。此次揭幕的雕塑《幸存者之歌》,长2.8米,宽1米,高2.6米,以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还原、刻画了小说中描写到的最后一幕:是马克思就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公开论战的著作。

户外公园景观水滴不锈钢

1948年,迈克·麦德沃同父母站在甲板上依依不舍挥别上海的瞬间,也是漂泊异乡的犹太人把上海视为温暖故乡的写照。“大卫一家在上海的经历,见证了上海和犹太人的友谊,他们对上海有着强烈的感情。每一次我拜访朵拉女士告别时,年逾九旬的朵拉总会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拉着我说,‘贝拉,把我装到你的行李箱去,我要跟你回上海’。”贝拉说,“如今,我通过雕塑的方式实现了她的夙愿,把她和她的家人带回了上海。”一次偶然机遇,贝拉认识了吕旗彰并邀约他创作雕塑《幸存者之歌》。影片将犹太人直接塑造成了杀害耶稣的主凶。

不锈钢小区景观灯泡雕塑

“我认真阅读了贝拉老师的‘犹太人在上海’系列作品。文学作品的力量、大卫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我,创作的灵感和画面感在我脑海中反复浮现。”他和贝拉不谋而合,决定表现大卫一家告别上海的动人一幕,“战争和命运的安排使他们不得不离开上海,但挥别是暂时的,寓意他们会回到上海相聚。他的表情坚定而忧伤,他对上海这片热土情感深厚,这里有帮助他的上海朋友,有他的奋斗足迹。那么是什么让鳄鱼成为如此完美的幸存者呢。

八路军哺乳铜雕

朵拉右手搭在小迈克肩膀上,安慰着他,同时不忘回眸,饱含热泪地和上海乡亲吻别。离别时,他有些伤心,坐在墩子上,手里抱着玩具熊发呆。而妹妹还是个懵懂的宝宝,她学着父母的样子,热情挥手。“我为能在上海生活感到无比骄傲,中国人民非常友善,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这个雕塑纪念了我的一生,是从我人生最开始的点点滴滴。”当前,全世界依旧笼罩在疫情的愁云中,雕塑《幸存者之歌》投射出的温暖、感恩、铭记与希望的光芒,将照耀在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它是波兰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椅子。

不锈钢体操景观雕塑

以对外讲好犹太难民在上海的故事为契机,与世界人民共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匈牙利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于当天下午启动《V4国家摄影师视角下的当今犹太文化》图片展。V4国家,即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是由匈牙利、捷克、波兰和斯洛伐克四个国家组成的次区域组织。本次展览由四国联合参与,展示40幅当代摄影作品,介绍部分大屠杀遗址及当代犹太文化等,计划展出一个月。犹太人父母在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就在书本上滴上蜂蜜。

成吉思汗广场雕塑-骑马铁木真历史名人景观铜雕塑

此外,1月27日晚至1月28日凌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合作举行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主题投影活动,将“”字样投影在纪念馆的建筑外墙上。《幸存者之歌》作者贝拉女士、生活在上海的犹太人沙拉女士,及以色列等多国驻沪领事机构代表在《幸存者之歌》雕塑前留影。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