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想为其父亲彼得大帝,树立一座能够彰显大帝气质与民族精神的纪念碑,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时的俄国艺术水平实在无人能够完成女王的要求。于是女王派人去往当时欧洲艺术中心——法国,寻找一位天才雕塑家。法尔科内,这位当时在法国已风生水起的雕塑家,接受了女王的邀请。1766年他来到了圣彼得堡,在此逗留了十二个年头,在异国留下了他最富盛名的作品,成为俄罗斯旧日国力煊赫的象征。1716年12月1日法尔科内出生在巴黎手工业者家庭,对手工业者阶层的市民而言,掌握一门赖以谋生的手艺可能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因此,他从小便被送到为理发店供应木制模型的工坊中充当学徒。反对古典主义那种用轴线的方式单纯地从视线的角度串联景点。
学徒期间,法尔科内除了进行学徒工作之外,还在空闲时间学习素描,尝试绘制模型草稿。18岁那年,他向当时的法国雕塑家莱姆安毛遂自荐,由此正式走上了的艺术道路。1744年,法尔科内独立创作了自己的早期成名作《克罗托内的米罗》,雕塑借鉴了公元前6世纪,大力士米罗自恃神力,徒手劈树却被树干夹住,无法抽出,最终被狮子咬死的故事。壮硕的米罗面对扑向自己的狮子,除了张开嘴对狮子愤怒的吼叫之外,只能坐以待毙,脸上充满了不甘和痛苦,因痉挛绷紧的肌肉被法尔科内栩栩如生得表达了出来。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景观雕塑把古希腊、古罗马雕塑遗产奉为典范。
这件作品仍虽然可看出沿袭了恩师莱姆安巴洛克式作品中的动感与激情,同时,米罗面部表情地塑造也可看出作者曾受到贝尼尼的《受诅咒的灵魂》的影响。1754年,法尔科内凭借《克罗托内的米罗》大理石翻版,将自己送上了画院副教授的位置,并被授予院士称号。该作完美表现了狂妄试图挑衅自然的人,终被自然所报复和惩罚主题。在18世纪50-60年代,法尔孔创作出了一系列以《艾丽戈娜》《拥抱路易十五胸像的法兰西》、《花神》、《音乐之神》、《吓唬人的爱神》和《浴女》等深受蓬巴杜夫人喜爱的作品。从而也是去现代化的翻译主张其实同梁的文化古典主义主张是合拍的。
其中1757年的《吓唬人的爱神》和《浴女》最具代表性,前者展现了洛可可风格中典型的娇媚优雅,后者则流露出典雅精致的古典风格。1764年,随着蓬巴杜这位主要赞助人的离世,《装扮成维纳斯的蓬巴杜夫人》这件作品成为了法尔科内在洛可可式作品中“蓬巴杜风格”的最后绝唱。60年代后期,古典主义倾向的日益明显,和启蒙主义领袖狄德罗交好的法尔科内,被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中,受托在涅瓦河畔建立了彼得大帝纪念碑——《彼得大帝骑马像》。和以往不同,法尔科内用象征起险峻起伏的巍峨高峰的基座,打破了前人让马匹沉稳踏在大地上的做法,骏马的前足高高扬起的激情和君王沉稳威严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塑造出了作者心中的“理想君王形象”。包括手法写实手法、古典主义、写意雕塑意境、理性现实的表达等。
《彼得大帝骑马像》为法尔科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普希金曾称其为“青铜骑士”,对它高度颂扬,因此这座雕像也叫《青铜骑士》,如今它已成为俄罗斯旧日国力煊赫的象征。2016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雕刻家,俄罗斯将其头像和其代表作《彼得大帝骑马像》、《冬》放在了”世界文化瑰宝”系列纪念银币之上。1778年回国之后,将自己的思想整理成文,主张艺术不应受古典主义教条的约束,古典主义也是可以超越的,把简练看成是美的最高境界。值得一提的是启蒙运动时代由狄德罗编辑的《大百科全书》中,一些有关雕塑艺术的词条就出于法尔科内的手笔,他还出版了《反思雕塑》、《马科斯·奥略留雕像之观察》等艺术论著,这些书籍直至今天还对研究雕塑艺术本身和启蒙时代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古典主义唯美的审美标准与西方艺术的整体发展有所脱离。
之后他曾想赴意大利旅行,但1783年5月3日不幸中风瘫痪,之后从未出过家门,1791年1月24日在家中病逝,享年74岁。法尔科内作品中的灵动和秀气,达到了洛可可雕刻肖像艺术的巅峰,他凿下的人物肖像,造型委婉、柔和、轻盈且精致,既可以说是蓬巴杜夫人成就了他,也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洛可可。到了晚年,他的作品更多的呈现一种理想美,直至创作《青铜骑士》达到了极致,不仅仅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同时将他推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雕刻家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