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河南省的一个大市,地处豫西南,襟连荆楚,是古往今来的战略要地。一条白河,在城市的怀抱中扭捏了几回后,向汉江汇去。白河左右,散落着许多名胜古迹,上至远古,下至本朝,不胜枚举。远远地猜测了一下,大约是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的一次重要战役的。解放南阳的战役,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二千余,我军阵亡近万。大门上高大的一对子母阙之间,高悬着”医圣祠“三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笔法势如游龙,为中国近现代最具气节、书法第一、考古第一、专情不二的历史学家、考古家、书法家、作家郭沫若先生所题写。

就如当道士都向往终南山一样,作为一名传统医学的继承者,如果你没来拜谒过张仲景,你的职业生涯是不完美的。进得门来,迎面一块整石照壁屏碑,上面刻着《医圣张仲景传》,左右对联为“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辞官从医后,其依据六经所系统提出的辩证论治医学理论,一直以来为中医的诊疗基础,流传下来的《伤寒杂病论》更是杏林要籍。在没有X光和光谱之前,为医者不翻几遍《伤寒杂病论》,坐堂是没有底气的。

张仲景除了是大医家外,还曾官至长沙太守,即长沙市委书记,属权倾一方的地方官。张仲景到底文笔如何,又有几分治国理政的能力,已无从考究,只知道他是靠着汉代比较流行的”举孝廉“方式而走上仕途的。汉代,没有隋朝才开创的科学制度,儒生入仕是通过”察举制“来完成的。察举制,是依靠两种途径选拔人才,即”察“和”举“,察,比较复杂,姑且简单理解成中央政府对地方低等级官员通过政治考核而升迁吧;

三,有一定的政治依托,你再孝再廉,地方官眼不见人,也是无用。当官后的张仲景,眼见战乱频仍,流民中疾者十有七八,于是便弃官开始研究医术。在一个名利社会中,本已名利双收的人,能有此举,堪称伟大!仲景墓前,立像周围,环立着中国历代的医学大家,众所周知的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均在列。一个人,能让上下数千年这么多有名气的同行给自己站班,活到如此俯视四海的地步不容易。

医圣祠中的大多数建筑,都是近现代所建,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损毁,是著名的七姓农奴、倒戈将军石友三所为。今天所看到的地面建筑,难说有没有一样是民国之前的了。他在工作时,无意间挖出了先生的墓碑,这才在周围寻找,最后确定了墓的位置。现在的墓,已盖了保护亭,位于四周的四个羊头也终年为鲜花所环绕。搜刮脑海,唯一想起与羊有关的,就是张先生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一种能治病的美食”当归羊肉汤“…

想想不可能这么简单,会不会与神农氏的图腾为羊有关?神农氏普遍被认为是最早的医学开路者,以神农氏的图腾来镇医圣的墓,想想也有可能。即前文中提到的明朝那个园丁无意间刨出来的张先生墓碑。说到艾草,想起在路上见一老汉推着手推车,车上拉的是满满的水蒿。虽对祖国医药事业不甚了解,但这水蒿我是识得的,却不知它有什么用途。走了不远,他拐进了一家收购点,那里兼收艾草与水蒿。好奇心所使,查了一下水蒿,倒吸了一口白河畔的凉气!

下一个目的地是一个古老的镇子,因刘秀而名的赊旗镇。临行前,给爱心驿站的工作人员点个赞,虽然在充电一事上双方有所分歧,但毕竟容留已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