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高窟离敦煌市里有25公里,位于三危山与鸣沙山东麓衔接的断崖上,一溜开凿的石窟,密密麻麻,像是大小不一的"蜂窝",俗称"千佛洞"。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一僧人乐尊西游途径这里,忽见山顶金光闪耀,好像有万佛展现,不由心中有悟,这肯定是佛祖显灵,这肯定是佛祖圣地,于是就不走了,请人在这此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有了第一个佛窟就不愁第二个佛窟,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

也许就是同时期的禅师法良,闻讯后,立即跟进,请人开凿了第二个佛窟,并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漠高窟,意思是说沙漠的高处,后世因"莫"与"漠"同音,逐改为"莫高窟"。佛家有言,修建佛窟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要修佛,必修窟,这显得多有水平,多有鼓动力,多有煽动性。这样以来,佛家弟子,皇亲贵族,达官显宦,争先恐后,一代一代,修建起佛窟,显示出自己敬佛修佛的诚意,以期盼自己平安如意。

其实,武则天更是个造佛的推动者,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相传就是武则天当年礼佛击鼓奏乐的地方,她还在全国颁发《大云经》,下诏各州郡修建大云寺。这些统治者大多是信佛敬佛的,虽然敦煌这个地域是个拉锯地区,战争连绵不断,大王旗不时变换,但自前秦建元二年以来,经过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洞窟、壁画、塑像保存的还都比较好。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建筑5座,总体说,是一处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性艺术宝库。

而且,壁画、彩塑的水平之高,数量之大,堪称世界艺术之最。据说,如果把壁画按一米的高度排列起来,可以组成45公里长的巨型画廊,被世界公认为是现存最大的艺术画廊,被法国人比作"墙壁上的图书馆",日本人却说"沙漠中的美术馆"。上个世纪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曾在此临摹32个月,使绘画艺术水平全面升华,最为突出的就是菩萨造像作品。还有在莫高窟"面壁"的"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一待就是40多年,守护着莫高窟,临摹着莫高窟壁画。

还有他的继任者,敦煌艺术研究美术组组长,后来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也临摹了多年,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就多达340幅。他们都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延续做出了贡献,都为保护莫高窟费尽了心血和智慧。我也最欣赏莫高窟的壁画,如飞天——香音神、天乐神,反弹琵琶,色彩绚丽,情节生动,漫天飞舞,婀娜多姿,多美,多富有联想。如今飞天仙女已成为敦煌艺术的标志,成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古代艺术形象。

佛教是宣传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让人们善修来世,升入极乐世界,永享幸福。佛经比较深奥,枯燥乏味,所以,在宣传上就插入了许多佛教故事,特别是多画在寺庙和石窟壁上。莫高窟壁画就是这多种经变,有歌颂正义、谴责邪恶、鄙弃忘恩负义的,如《九色鹿的故事》,大多都看过电影或小人书,版本就出自这里。九色鹿救了一个掉入激流中的人,没想到后来这个人贪得无厌,为了钱财竟带着国王去捉九色鹿,终因背信弃义,变成了一个浑身长满烂疮、嘴散恶臭的家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还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如《五百强盗成佛》,难哪!还有的壁画也不行,多是唯心的、荒谬的,所以说要有慧眼,要有明珠,分析着看、辩证着看,正确识别、区分精华与糟粕。现在参观莫高窟是有选择的,是有保护的,是封闭式参观,不是想看哪儿就看哪儿,不是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这是"国宝",这是世界遗产,就得有严格的规定,严格的要求,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绝不能让国宝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

突出看的有两大点,一是九层楼,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等高,红柱翘檐,错落有致,巍峨壮观。内有坐佛,高35.6米,是我国仅次于乐山大佛、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乐山大佛,无论是从河里还是山上,我都看过,"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太巍峨了。不过它是裸露着的,这尊大佛住进了室里,显然待遇高多了,不受风吹雨淋,日晒雪欺,还是"九九归一"的楼,"九"字在中国来说,可是为大呀!另一个就是藏经洞,以前早就听说过,当讲解员拿着手电筒带我们走进16窟的时候,他照着17窟讲的更为详细。
他说王道士清完积沙,休息时闲着无事,见窟壁上有一缝,就拿芨芨草慢慢往里送,想试试有多深,没想到越送越深,这才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缝,敲敲还发空响,更觉得奇怪,就拿锹镐挖掘,没想到里面真有一个洞,还藏着许多经卷、文书、织绣、画像,这就是后来震惊中外学术界的藏经洞。据洞内遗书分析,最晚的纪年是北宋至道年间,没有西夏文卷,可能是西夏征服敦煌时,僧人们逃跑封存的,后来再也没有回来,就无人知道了这个秘密,一直封闭了九百多年,竟被这个清光绪年间的倒霉道士发现。
这个道士也没做什么好果子,贪小便宜,竟然陆续让外国人掠走了,真是无知可怜。"藏经洞的发现,四五万件历史文书遗物,它为考察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也激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前往莫高窟,保护莫高窟,研究莫高窟,致使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形成了一门学科——"敦煌学",进行专题研究。现在的莫高窟,在一些敦煌守护神的研究守护下,更加焕发出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