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在收拾遗物中又看到了高君宇寄给她但被她拒绝的那一片红叶,她心如刀割,觉得那片已经枯萎但墨迹依然的红叶,就是他生命的象征,她默默祷告:我生前拒绝了他的,我在他死后依然承受他,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了,只剩了这一片志恨千古的红叶,依然无恙地伴着我…会后,两人一席交谈,高君宇对爱国事业的热忱、石评梅的清丽典雅以及对青年命运的关心,使他们互萌了敬重之心。拆开来,里面是一张白纸和一片红叶,这是高君宇采自西山碧云寺的一片红叶。

石评梅初恋受挫后,她信奉“独身主义",她自认接受不起这片红叶的挚情。“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拒绝感情后的石评梅也处在情感纠葛里,又获悉童年好友吟梅因爱情不幸,染病身亡了。双重打击终于使病魔乘虚而人,这一病就躺了40多天,却意外地给高君宇增加了照顾、接触她的机会。1924年4月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乔装后的高君宇因躲避军阀的追捕,连夜赶到石评梅的住处,与她告别。

只听屋外狂风暴雨无休止地肆虐,直到高君宇离去的那一刻,才互道前途珍重。厚厚的一摞纸详细叙说了他解决婚姻问题的经过,字里行间洋溢着他解除长期桎梏后的欢乐和投身革命事业的激情。石评梅一面为高君宇高兴,一面更觉愧疚,只因自己终究没勇气回应他的爱,这不只因她早已心灰意冷,因为忌怕世俗人言,还因高君宇从事的是要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业。

“我可以做你唯一的知己,做以事业为伴共度此生的同志。让我们保持‘冰雪友谊'吧,去建筑一个富丽辉煌的生命!”收到石评梅的信后,高君宇的热情再一次被浇灭,但纵然心中万分哀怨,还是再次包容了她的逃避。“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属于你,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1925年3月5日凌晨两点,床前孤寂无人,高君宇含恨离去,留下未竟的事业与未果的爱情。那时,石评梅梦见高君宇来向她告别,惊醒后她急切地想去看他,告诉他她后悔了,不再坚持“冰雪友谊",只要他的病好,她什么都答应他。1928年9月30日,终年沉寂在悲哀里的一代才女石评梅,在高君宇死后的第三年,也随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他们生未成婚,死而并葬,演绎了一曲“五四”时期传奇的化蝶故事。今天,陶然亭公园里有座高大的青石雕像掩映在白杨绿柳间,那是一对青年男女拥肩而立的雕塑造型,他们的装束和发型都彰显着鲜明的“五四”特色。绕过石雕和石雕后的土丘,并排而立的汉白玉石碑赫然醒目,这便是园内最有名的“高石之墓”,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和1920年代北京著名女诗人石评梅死后合葬的墓冢。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

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该寺的后殿停过灵柩,因而此殿后改为中山堂。2001年6月25日,碧云寺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