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紧紧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分为序篇和开辟新天地、建设新中国、迈步新时期、奋进新时代四个篇章,汇聚了中国美术馆及相关美术机构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和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党史题材及现实题材作品,共计420余件。我徜徉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艺术作品中,既有各个时期名家大师作品,也有近年涌现的优秀中青年美术家作品。这些展现出不同时期美术家们抒写峥嵘岁月、讴歌革命精神和革命先烈的早期经典美术作品,是战争年代激发斗志、鼓舞精神的战斗武器。

”解放区木刻运动发展的前沿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该运动是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具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它的发展在鲁迅看来是关乎中国艺术的前进方向。鲁迅认为,木刻是适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这正是他提倡木刻运动的原因,这也是后来延安美术运动中以木刻运动为主的因素。据统计,自1936-1940年间,相继到达延安的木刻家就有温涛、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陈叔亮、王式廓、黄山定、张望、刘岘、力群等。

他们基本都以鲁艺美术系为活动阵地,鲁艺美术系也由此实际成为了“木刻系”,继而培养出了一批青年木刻家,他们共同构成了延安木刻创作的“延安学派”。这些作品都在内容上反映了延安的新生活,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在当时许多人不识字的历史背景中,这些栩栩如生、贴近生活的版画作品既是乡村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也切实为艺术创作探索提供了新的命题,体现出延安木刻大众化探索“走向人民生活”的实践。

1940-1941年,古元在延安县碾庄乡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古元努力将碾庄农村鲜活的生活体验转变为艺术创作,试图构建起艺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经过一段熟悉的过程,我对这里的生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看见乡亲们的日常生活,如同看见很多优美的图画一样,促使我创作了很多木刻画。这幅雕像让我回想起中学时代阅读的白求恩传记和看过好几遍的1977年上映的电影《白求恩大夫》。1940年,在南洋养病的司徒乔创作了《放下你的鞭子》,而就在此前一年,前往新加坡举办抗日筹赈画展的徐悲鸿也创作了一幅同名作品。由于《放下你的鞭子》在抗战期间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很多明星都积极参与过该剧的演出,其中尤以王莹和金山的搭配最为知名。

他们从后方演到抗日前线,又从中国一路演到南洋,甚至在美国也演出了五百余场,并受邀到白宫为美国总统罗斯福表演,为宣传中国抗战做出了极大贡献。1939年秋,王莹与金山等人组成的“新中国剧团”冲破了重重封锁,来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这便是徐悲鸿和司徒乔得以观看此剧并积极以此剧为题进行创作的机缘。“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笔墨线条的神韵所在,他绝对不会让每一粒粮食掉在地上浪费。”这几天正是小麦抢收期,麦田里还会有这样的拾穗者吗?

几天前,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何辉先生聊天,他告诉我说,两周之前,外国语学院美育中心举办了"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代大权画展"。作为中国第三代版画大师,代大权提出,版画不仅是匕首投枪的武器,更可以是人性之美的花篮,如果版画敢于挑战黑暗,它更应该善于歌颂光明。我在观展期间出来坐在长凳上休息喝口水,一对老夫妇和我攀谈说“走不动了,歇一歇”。很可惜的是,2011年6月23日,他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今年6月23日,整整十周年。

斯人已去,他创作的美术作品已深深融入我的视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