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在汝州(刘占江)


Date: 2022-07-29 14:06:41 | View: 87

大禹治水在汝州(刘占江)

在我国很多史料上所说的“大禹治水”是远古时代最为经典的传说故事之一,那么“大禹治水”这个传说故事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大禹是否也在古汝州地域治过水呢?主要原因是因为治水的的规模太大了,不是5000多年前的古代科技能够完成的。据《尚书·禹贡》和《史记·夏本记》记载,大禹一共疏浚了九道河,基本上囊括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现在看来以当时的古代先民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治水的能力、运输工具等等,想完成这疏浚这九道河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就说大禹治水只是一个神话传说。难道流传了几千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真的是人们虚构的神话吗?

大禹治水石刻浮雕

这还不能过早下这个结论,因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治水的故事非常多。据《庄子》记载“禹之时十年九潦”,《管子》记载“禹五年水”,《荀子》记载“禹十年水”,这些说法都不会是空风来穴的,一定是当时大禹时期水患严重,留在了各族的记忆里,口耳相传,直到今天。比如女娲氏,共工氏,包括大禹的父亲鲧,大禹正是在吸取了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最终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所以完全否定大禹治水是没有根据的。

大禹治水雕像

因其年代久远,现有记载大部分为春秋战国时人所追忆,有不少矛盾歧异之处。大禹治水的传说既有“史实素地”的成分,又有后世文人不断叠加的神话因素、传说色彩。随着考古工作的进行,学者们结合考古遗址和文献记载等方面的材料,对大禹治水地域进行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大禹治水地域有古兖州、古豫州、古冀州、古荆州、古雍州等地域,其中包括了古汝州地域。值得说明的是而今确能找到“大禹治水”的记载或传说的发生地就在当时以汝海为中心的汝州地域的证椐,所以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根据考古学、地理学、历史学、地质学、地名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对以“汝海”为中心大禹治水的地域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认为大禹治水传说所发生的地域应该在豫西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颍、汝河流域。

景区景点历史名人著名治水人物大禹石雕像

所治“洪水”主要来自于“汝海”,伊阙淤泥堵塞,当时气候异常,降雨频繁,造成伊河在熊耳山和南部诸山之间汇聚成湖,湖水通过外方山与箕山之间的低矮丘陵进入汝河,即今北汝河,伊河成为汝河的支流,并在汝州盆地中聚水为湖最终形成“汝海”。夏秋雨季之时“汝海”之水在颍河、汝河流域泛滥,甚至是漫过伊阙危及洛阳盆地,影响到夏族人主要的聚居地,也就是古豫州的中心伊、洛、颍、汝河流域。大禹治水的关键是疏通伊阙,使伊河回归故道,汝海消失。

大禹治水景观雕像

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打开龙门口,撤干汝阳江”的来由。三、水文资料显示,伊河有足够大的水量能够在此聚水成湖,并且先夏时期有九星汇聚现象,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伊河携有大量山洪汇入所带的泥沙,且水量小、流速慢等原因很有可能造成伊阙堵塞。四、豫西伊、洛、颍、汝河流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址最为密集,众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已经证实了此地为夏族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时人对于治水较为迫切,也有可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古代大禹治水铜雕

六、伊河、汝河流域共同存在“打开龙门口,撤干汝阳江”的俗语和传说,伊河流域古时甚至有“海角”的地名。文献、考古、地质、民俗谚语、地名等资料相互印证,可知,大禹所治之洪水主要为“汝海”之水,治水的关键是疏通堵塞伊阙的碎石和淤泥。七、从北汝河流域的高山上随处都能见到大水淹泡及冲刷的痕迹。汝河南三山的西面全部是被大水冲磙成圆光的砾石,而山东面都有厚厚的於土层,证明了大洪水的流向,即汝海的大洪水是由西面往东面流入大海的,完全符合现在的地理形势和河流的整体走势。

大禹治水铜雕塑

同时,北汝河流域的高山上完全找不到远古植物物种,尤其是远古树种类,只有到处都是的洪水过后长岀来的被人们称为“白草圪瘩”、“树不塄”、“圪针”等低植物类种。八、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三山寨脚下的小屯公社丁堂大队社员们大搞“兴修水利”,在开挖丁堂村西头圆水塘时挖出了当地人称之为“龙骨”的大型远古动物类骨胳化石。从现在分析,应该是“汝海”里的大型海底动物骨胳化石,或者是当“汝海”海水退去后死亡在沼泽地里的、如恐龙类的大型陆地动物骨胳化石。

景区园林历史典故大禹治水景观人物雕塑

如今,在古曰“汝海”所涉及范围内的栾川潭头和嵩县田湖,以及登封、鲁山、汝州等地都有大面积湖泊和大禹治水的历史记载,以及地理、文化遗迹。在汝州的东北部建立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成立的“工程指挥部”在汝阳发现实物证据,有关专家、学者在对汝阳县牛头山多次考察、考证后,并对《禹贡书》、《山海经》、《史记》等文献记载及现存文物遗迹等进行认真研究后认定:汝阳县陶营乡境内牛头山为大禹治水“工程指挥部”遗址。大禹祭天的香炉石,缆船的枚船橛、玄女台、拴龙橛、大象石。

大禹雕塑

此外,在这里还发现了夏代文字———蝌蚪文化石等,这些都成为确认大禹治水工程指挥部的实物证据。汝海的消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在低洼处留下大片的沼泽,然后是林木丛生渺无人烟的荒原,再后来陆地渐多,才有了人类居住和耕种的条件,也就是说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汝州,这就是史上所谓的沧海桑田吧。一、依据黄河大峡谷的地貌及与长江三峡对比,禹门口未开的话,会形成三峡那样“高峡出平湖”的状况,淹没峡谷两岸几乎无人的地区。

公园园林上古著名人物大禹石雕像

三、早期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及禹门,况且在先秦人如孔子、白圭眼中,大禹治水工程量并不大,以先夏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开凿禹门口可能性较小。四、地质资料显示,禹门口是地壳运动所形成,非人力所开。上古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条件较好,黄河水量大,禹门口堵塞的可能性较小。总之,大禹治水的原始事迹发生于豫西地区,在此治水成功后,大禹也可能到晋南、兖州、冀州等地治水或者指导其民治水,或夏末商初流亡四处的夏民追忆历史,将此本地化,甚至是后世一些饱受洪水之害的地区,假托大禹之名以名其地,造成现在“禹迹”遍布九州的现象。

公园历史典故大禹斩应龙情景铜雕

也就是说,由于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民都感激他口耳相传地传颂大禹的故事,越传越大,越传越大,后来就把大禹治水传成几乎不可完成的神话了。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