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山西木雕为何冠绝天下?


Date: 2022-07-29 15:17:40 | View: 63

宋金元山西木雕为何冠绝天下?

木雕菩萨中空,跣足立于莲座上,菩萨面颊饱满,双唇微启,眼施黛色,其头戴高冠,上原有化佛阿弥陀佛坐像,现已佚失。束发高髻,余发自两侧垂落,发冠上雕莲花与珠宝扣带。菩萨袒前胸,上身着右袒内裙,衣边自左肩垂下,衣褶垂落腿股,边缘错落有致。腰间束宽带,绳结状边缘内是方形带板,腰带于腹部绑成松结。菩萨肩覆披帛,皱褶沿肌肤形成自然的曲线,其颈饰精致华美,以摩羯鱼造型绕颈一周,坠于胸前。

鎏金观世音菩萨纯铜雕塑

雕像表面依然有施金留存,多处可见绿色、红色以及黑色残彩。这尊令人印象深刻的观音菩萨由一整棵木材圆雕而成,双臂为分雕后接。整体面貌英俊而英朗,其发高束,隐于宝冠后面,生动而翘起的衣边一改早期佛造像的简洁与抽象,镶嵌的眼珠更说明雕制的繁复与细致。相较于唐代造像肌肉塑造的夸张,辽、金时期的造像的肌肉隆起度更为适中,面相及表情脱离了唐代神格化的塑造,而更显人间趣味,而其宝冠及装身则较唐代更为华丽厚重。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一例菩萨立像,其身覆厚彩,其腰间与本件相同,佩戴着由木雕模仿玉或金牌组成的饰带,其身明确刻有“明昌六年于洪洞县”的信息,其时正是金章宗时期的1195年。

坐式地藏菩萨铜雕

这段铭文刻于一条长方板上,嵌于佛像身后,显示出其出自山西临汾,而这种风格上的雷同或许亦暗示了本尊造像的制作地区。与此同时,美国费城博物馆与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所藏两尊金代菩萨立像与本件有着相同的腰部饰带,在下裙的处理上,本件与费城博物馆所藏例亦有惊人的一致。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兴化寺壁画的菩萨立像中,也发现有相同的腰饰,而壁画时代相对略晚,但仍基本可推测本件立像制作地区或为山西地区。

立式和坐式的漆金彩绘地藏王菩萨雕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尊金代木雕彩绘贴金大势至立像,亦可观察到与本件相似的形制以及造型,唯本件造型更显厚重,更具威武庄严之气势。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有一尊木雕观音菩萨立像,见于《海外遗珍:佛教雕塑》台北,1990年,第135号,两者的姿态、脸形与面部表情都非常相近。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另藏有一对菩萨立像,身覆厚彩,载于《致天与地:皇家安大略藏中国珍宝》,多伦多,1992年,第179页,图104-5。

立式地藏菩萨石雕

美国纽约大都会藏有元代至正十九年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是难得有确凿纪年的木雕菩萨像,两者相较可见,元代例的塑造更为柔和,本例则更具体量感。相近例还可见克利夫兰藏北宋晚期菩萨立像,载于《亚洲艺术经典之作》克利夫兰艺术馆,1998年,第57页。法国集美美术馆藏北宋例,载于《开悟之路——集美美术馆藏佛教雕塑精品》,巴黎,艺术馆,,1996年,第53页,图42。堪萨斯城尼尔森艺术馆的一尊菩萨立像,有着更为精细的衣纹修理,见J.和R.着《观音——大师之作》,伦敦,1985年,图1。

铜雕坐式地藏菩萨闵公道明雕塑

同时,维多利亚与阿伯特博物馆藏有金代菩萨坐像,可资参考。拍场实例见于佳士得纽约2006年9月19日,编号136。二十世纪初,山西太平县连村村民在灵石县韩侯镇北山下,发现了一座废弃已久、难以登临的半山古寺,冒险入寺,发现了一尊精妙绝伦的木雕造像,在当时引得山西全境皆轰动一时。由此,开始了山西寺庙为全世界艺术品殿堂输送镇“殿”之宝的百年历程。“晋”,山西省的别称,轮廓近似一个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绝大部分属于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之间,黄河的天然河道将山西和陕西、河南两省分开,更因为王屋山和太行山的存在,使得山西,在这两山一河的护卫下,几乎完整的幸免于两千多年来中原的各种战乱纷扰,才得以保存下来如此之多的唐宋建筑及雕塑艺术珍品。

地藏王菩萨铜佛钟

当时的古董商们开始大肆探搜山西全境的古寺,加之木雕造像轻便亦携,故而大量历代精品的木雕遂流失海外,如今国内的高古木雕造像精品则不多见了。解放后,1949年他更是将售余文物万件悉数捐赠国家博物馆,现藏于国博的金代木雕加彩菩萨立像即为其中之一。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里安博物馆1982年购入的一件金代木雕菩萨亦出自霍明志,且与此尊菩萨立像同出于1932年巴黎拍卖,可见其在佛教造像的收藏史上影响之深远。

鎏金观世音菩萨纯铜佛像雕塑

此尊观音造像立姿,体量巨大,高142公分,时代特征鲜明,佛教美术信息保留完整,为金元时期雕塑艺术作品中难得的瑰宝。其面容丰满,五官清晰,高鼻厚唇,神态庄严,长发分缕向上成高髻,饰以宝冠,冠上刻有莲台及珠宝扣。腰带由长方形仿玉带板扣饰相连而成,正面被垂缨遮住,垂缨缠绕玛瑙环。像表面仍部分残留底料,并可见贴金色及绿红黑等色迹于天衣、璎珞、裙裾等各处。

鎏金观世音菩萨

此尊观音立像流传有序,出于二十世纪初期著名古董商霍明志,1930年首次现身于其北平展览,后1932年出现在巴黎专拍之中,2002年再现于纽约展览之中,近百年皆为全球顶级艺术品藏家所有。宋元木雕真可谓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宠儿”,戏谑的来讲,每一位重量级业者几乎都以合影或举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重视。2012年12月19日由购买的元代木雕观音坐像取得了超过九百万欧元的成交额,跻身2012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成交前十位,并为当年佛造像类最高价成交拍品。

铜雕寺庙佛堂地藏菩萨

此件作品不久即出现在伦敦2015年的雕塑展览之中。2016年巴黎佳士得再次呈现了一件极为精彩的宋代木雕观音坐像,为法国著名鞋履设计师先生旧藏,成交价超过500万欧元,亦成为2016年全年佛造像成交榜第八位。同时期,尺寸略小、坐姿的宋金造像也逐渐被藏家所重视,2015年纽约佳士得推出的轰动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安思远遗珍专场中即有一件89.5公分高的宋金坐姿木雕,一直置于安思远的纽约宅邸之中,最后也以相当于过千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为2015年中国佛像成交价的第四位。

大理石地藏菩萨雕塑

同年香港佳士得亦推出了一件116.8公分高的同时期坐姿木雕菩萨,与此尊立姿菩萨同出于霍明志的《达古斋古证录》,仅估价就达到了3500万港币。2016年香港苏富比“文人玩趣”专场中一件仅67公分高的坐姿宋代木雕菩萨成交价已达668万港币。17年在欧洲小拍一件102公分高的宋代木雕自在坐观音爆出了1900万的成交价。东方雕塑较之中亚、西方更为庄严、内敛的面貌是在东亚绘塑相结合的大的美术观念下形成的,塑就是立体的绘、绘就是平面的塑,所以在单体雕塑的创作上常以整体的平面架构为基础,结合壁画与大的建筑环境,力求与空间互补,形成调和且水乳交融的艺术氛围。

古印度佛经《增一阿含经》中所记载的第一尊造像就是以牛头旃檀木所雕刻而成的一身高五尺的立佛。尽管考古发掘无法印证这一远古传说,但其从根本上改变了佛教早期反对偶像崇拜的设定,将雕塑引入宗教普世且抽象的价值世界之中,成为一种最直观也最深刻的传道语言,与文学相比,甚至更富有大众性,也更具有戏剧性。早期对于木的选择或许只是偶然,而随着造像行为日益普及,对于造像材料的选择则更多的与地理环境、宗教需求以及建筑空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元代梵僧阿尼哥到来之前,无论泥塑、木雕与石雕,除了地域分别之外,时代风貌的演进基本相一致,随着唐代强健丰腴富于戏剧表现力的时代风貌逐渐淡去之后,来自西域的艺术元素被完整的汉化并和谐的运用到中原的宗教美术之中。

倘若对宋元这一横跨四个世纪的时期再做区域分析则属于断代与类型学的研究领域,抓大放小的看待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则最重要的两个峰值即宋金自在水月观音与金元立姿菩萨,一个代表了打破宗教仪轨、自然写实的宋代北方大国审美,另一个则代表了唐风遗存、承前启后的北方民族审美,二者合一则共同构成了中原宗教美术的汉文化语言。“世以破坐为自在,自在在心,不在相也”,此处的“破坐”,即从古印度佛教典籍以及印度造像中所见的轮王坐姿而来。

一般情况下,此处的“宋木”指宋元时期、山西地区、单体、大体量、木雕艺术造像,且多为佛教造像。加拿大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无疑堪称举世收藏中国木雕造像的翘楚。馆藏木雕造像中首推出自晋南古寺的一对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立像,观音立像下半身中部造像装藏盖板背面24字墨书题记“…平阳府洪洞县贾颜记笔”,可知该像应雕造于金明昌六年前后,原供奉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境内某座寺庙。简要对比宋元时期存世的大体量汉语言木造像,金代近元这一时期不仅数量稀少,在艺术性上也更为成熟。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尊至元十九年墨书题记的元代木造像,装藏盖板墨书题记“大元国至元十九年…

若将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之带墨书题记的金代观音与大都会美术馆之带题记元代菩萨作为参照标准,此件菩萨立像应属于金代近元时期更为准确。与大都会元代菩萨相比,在工艺上,二者的主体部分均属于一木整开,两臂及两腿前部璎珞拼贴木料,通底可见化妆土残留,周身各处均有绿红黑色漆残留。与安大略金代菩萨同组之大势至相比,此尊虽雀屏宝冠已损,高髻、宽胸等仍保存了金元交界时期作品的特征,其身形已现清秀温润之感,而华丽的金属项饰、皮革质感的肩挂、玉板相连而成的腰带以及发扣、玛瑙挂环等均体现了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雍容华丽之感,既不同于金代早期的浑厚,亦区别于元代的纤细。

在所见到的宋元时期雕塑中,此尊立像菩萨对于衣纹、佩饰等细节的刻画可谓精益求精。山西地区被钦宗割予辽,后由金所控制,蒙古联宋灭金后被蒙古统治。1271年称元,而与此同时,梵僧阿尼哥已动身入藏进京,随着中原统治者对于藏传佛教的采纳,藏汉融合成为整个东亚地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汉文化语言的造像时代亦随之没落。世间万物皆有荣枯,而盛衰自有其规律,通常由盛极衰、丕极而泰来,美学的极致通常意味着程序化的复制所带来的繁冗没落。

中国的雕塑艺术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受到西域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艺术语言因地区和材质有所不同,敦煌以泥塑著称、魏晋至唐的中原则石雕大兴,而在宋代文人美学的大环境之下,加之山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木雕造像才得以作为载体来传递并深化这一表达方式。所以,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以塑表现空间,以绘传递信息,色彩笔触与刀法线条合一,所谓“气韵生动”,唯宋元山西木雕冠绝。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