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1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乡朱德红军革命旧址。旧址内展示着朱德和红四军留在永春县横口乡的珍贵革命文物,如步枪、军号、马灯、水壶等。1929年7月,为打破国民党军队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三省会剿”,扩大闽西革命斗争区域,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开赴闽中,于当年8月22日抵达永春县横口乡福鼎村进行休整、训练,29日离开。据横口乡朱德红军革命旧址讲解员林兴阵21日讲述,红军在福鼎村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活动,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南瓜地里长银元”的故事。

据林兴阵讲述,当时福鼎村只有一千多人口,红军一下子来了三千多人,他们并没有住进老百姓的房屋里面,而是把祖祠、无人住的房屋,以及一座九十九间的土楼等地方打扫干净,便安营扎寨下来了。“当时红军炊事员下乡买蔬菜,却找不到种主,为什么?因为大部队一进村,当时老百姓对红军还不了解,十分恐慌,关门闭户,四处躲避。“买菜的这位红军战士看到有一片长着好大好大的南瓜,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南瓜摘下来,把银元包好系在瓜蒂上,然后抱起南瓜走了。

”“老大娘从门缝看到红军摘走南瓜,气冲冲地跑到瓜园里看个究竟,这时一个小红包出现在她的眼前,蹲下去小心拨开一看,啊,是银元!”这位老大娘想不到有意外收获,她的丈夫也十分惊奇,“哪里来了这么好的军队”。夫妻商议,这银元不能收,去送回去红军,当时正好在场的朱德告诉他们夫妻俩,这是红军的纪律,不能随便拿百姓的东西,经再三劝说,这位老大娘把银元包好,作为无价之宝传给子孙留念。

林兴阵说,当时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还很多,村庄里的老百姓对红军严明军纪也是赞叹不已,老百姓自编顺口溜:“白军到来,祸及各户,红军到来,丝毫不犯,百姓欢呼,红军宗旨,大家拥护”。当时正好八月天,随军部队中有四十多位伤病员正需要医治。福鼎村中的郭景云、郭中和不仅能用中草药治病,还能治骨伤、枪伤,他们一听到此事,便自动背起篓筐和采药的工具,上山采草药。”“当时村里的老百姓还主动过来帮忙煎药、送药,他们十分细心地把药一汤匙一汤匙送到伤病员口中,伤病员紧握着老乡的手连声道谢。

2002年,林兴阵退休后,与村里老人一起搜集整理历史资料,2004年开始踏上义务讲解之路。在采访团的整个参观过程中,林兴阵讲起革命故事绘声绘色,精神矍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