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谙世事的孩提时代,经常听老年人说,我们舞阳县县城大十字街正中盖了个大磨盘,磨盘下是一口深不见底的井,直通东海龙宫。喜怒无常的老龙王一旦发怒,滔天洪水便会从井里喷涌而出,淹没舞阳城。因为大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加上自己学识浅薄,就信以为真了。1975年舞阳发大水,我目睹了浊浪滚滚、家毁人亡的惨景,依稀觉得此事和老龙王无关,完全是石漫滩水库决坝和澧河决堤造成的。2003年,我在禹州市东十里铺村驻村时,曾借进城办事的机会,参观了位于该市老城区的禹王锁蛟井。
当时来去匆匆,那口井的来历是不是和我们舞阳的一样,不得而知。一口是实在的井,井里用铁链拴着一条桀骜不驯的蛟龙。为了弄清禹王锁蛟井的来历,还自己一个明白,今年盛夏之初,我独自骑行禹州,再次寻访此井。时光荏苒,眨眼过去了14年,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街衢的日新月异,仅凭依稀的记忆,不知还能否顺利找到地方。途经那里时,发现这个曾经僻静的乡村,已嬗变为繁华的市区;
当看到马踏飞燕的雕塑,我立刻意识到,禹州荣膺了中国旅游城市的光荣称号;当看到大禹伟岸的青石雕像,我回忆起来,禹王锁蛟井离这儿似乎不远了。到了老城区大十字街,沿西大街往西没骑多远,恍惚看到路北有座屋檐镶黄色琉璃瓦的建筑。我忽然想起,这里是禹州老文化馆,它的后面就是禹王锁蛟井。推着车子,绕过显得颓败、没落的文化馆,一眼就看到了盖在禹王锁蛟井上的那座古色古香的小庙。小庙兀自矗立在一个逼仄的空间里,为歇山亭榭式仿古建筑,挑角飞檐,式样灵动大方。步入小庙,正中塑有大禹彩像,坐北朝南,凛然端坐于锁蛟井边。
井口上,盖一中空圆形石板,一条铁链,一端拴于井边的石柱上,一端垂于井内。大禹治水时,城北有对老夫妇收养一孩童,甚顽劣,终日戏嬉于水。一日,勘察水情的大禹途经此地,发现这个小孩系蛟龙所变,遂借帮老汉编葛绳的机会,点化葛绳,将其缚,囚于此八角井中。一天,它见井边有花影晃动,错以为出头之日到了,便扭动身躯,企图挣脱锁链。原来,有位新近赴任的官员想到这里瞅稀罕,怕绣有花朵的乌纱帽掉井里,顺手取下挂在石柱上,不想这一幕刚好被眼尖的蛟龙看到。
蛟龙稍一兴风作浪,胆小如鼠的官员立即摘了帽子,逃之夭夭了。环顾小庙墙上,绘着24幅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内容主要有出身尊贵、子承父业、舜帝授重任、踏寻河图、身先士卒治洪水、娶妻涂山娇、三过家门而不入、斧劈龙门、禹铸九鼎等。舜用“疏”之法,“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如海”,进而治服了洪水,因此名扬华夏;他的父亲鲧呢,曾用“堵”之法,结果越堵洪水越肆虐,最后劳而无功。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禹历时13年,舍小家,顾大家,呕心沥血,终于完成治水大业。《史记·夏本纪》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禹铸九鼎,说的是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苏州等九个州,并在禹州市花石乡的荆山岭上为每州铸一鼎。九鼎的铸就,既是王权至上的象征,又是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因此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大禹正是靠着艰苦奋斗,因势利导,科学创新的理念,成就了治水成功。
在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公而忘私,民族至上的大禹治水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有些人不相信神话传说,以为那是骗人的,但禹州百姓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为禹王掘下这口井,以作纪念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