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简称晋,地处华夏九州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涵养地,2021年,山西文物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300余件精品,向观者讲述横跨旧石器晚期至明代万年时空的悠长历史。“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于10月8日开幕,预计持续4个月。

展品依据历史断代或自身特点,被分为六个单元进行陈列展示,分别是文德幽明、瑞节信玉、道生器成、万流归一、汉唐奇迹、画妙通神。汉唐奇迹与画妙通神两个单元分别以雕塑文物与绘画作品,展示了汉唐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惊艳转化与更广阔时间跨度上隆盛昌明的绘画艺术。

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艺术,融合了古希腊、古波斯和中亚等多文明元素,伴随着佛教的东传,亦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致南北朝期间近两个世纪的造型艺术,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元素的烙印。

山西境内,地下和地上,均保留了大量古代雕塑文物,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书写中国雕塑史的关键资料。本单元重点展示山西地区的出土或存世的佛道造像、世俗雕塑和立体构件等2018年,美籍华裔王纯杰夫妇将一件北魏时期的石雕天王头像捐赠山西博物院。

这尊石雕天王头像,保存基本完好,高26.5厘米,宽12厘米,厚17厘米。经排查比对,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7窟主室西壁左侧天王。1979年,山西省昔阳县东冶头乡静阳村东南0.5公里处出土一批石造像,由县文化馆收集保存,1985年移交县文物管理所。

这批石造像共有13件,其中4件有纪年铭文,其余9件无铭文,均出土于同一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