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罗马头像雕塑主要是歌颂统治者和英雄人物为题材在继承古希腊雕刻的基础上,保持了自身的特点。注重客观对象,追求个性化、写实,而非古希腊的理想化。中世纪雕塑的题材上主要是为宗教服务,大多属于宗教艺术。从图片中看,作品的形象生动,情绪微妙,表现出中世纪雕塑常见的那种压抑之感。

文艺复兴即古典文化的复生,虽然许多方面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很快就超越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影响范畴。在雕塑中以早期的多纳泰罗和盛期的米开朗基罗为代表。多纳泰罗对古希腊、古罗马雕塑有着深刻的研究,打破了中世纪古板的雕塑造型模式。

米开朗基罗雕刻作品主要强调人性,充满了英雄和浪漫色彩,雕塑形象刻画深入完整,形体坚实有力,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视觉效果,深刻的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代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水平,其作品《大卫》等均是西方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巴洛克时期艺术特点是强调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雕刻中注重运动、节奏、韵律及作品的空间感、立体感,强调戏剧性主题,关注雕刻与建筑的巧妙结合,增强雕塑与建筑、环境的融合。贝尼尼雕塑的特点是风格华丽,手法生动,造型精确细致,擅长用人物雕像表现戏剧性情节,使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装饰意味。

西方雕塑在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的繁荣后到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展开了欧洲美术史上的第三座高峰。主要代表是罗丹,布德尔,亨利摩尔等,为西方雕塑艺术的丰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用现代的雕塑手法,意向的处理方式,暗喻了一种博大雄浑的艺术意境。

二十世纪以来,雕塑艺术继续得到发展,题材更加多元化,形式更具特色及个性化。日本雕塑家舟越桂的肖像雕刻,用传统的雕刻技法,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和都市快乐与疲倦交织的复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