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官场生活,一万多个黑暗的日子,竟生长出一只傲然挺立的菊花,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老翁。他有“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品格,也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虽然他失去了贤臣的称号,但他却获得了整个南山,我想即使他生活拮据,但他仍然快乐而幸福。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潜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潜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陶潜,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潜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
不论贵贱,只要有人拜访陶渊明,只要他有酒,就会和客人一起喝酒。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乐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谐美好。在他的诗中,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却从心里流溢出来。因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样占有山水以为生活点缀,也不像江左名士那样有距离的欣赏自然,而是把自己化入自然,成为其中一员,心境与物境完全溶为一体。
这种玄学思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学家没有达到,陶渊明却达到了。他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当今时代像陶渊明先生这样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因为人们都在为了追逐名利而奋斗而不是为了追逐良好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学陶渊明先生淡泊名利,丰富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