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园,建于1986年,据说是全国第一个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寓言园,占地约100亩,一座石雕门坊将其与大园隔开,园中散布20来尊塑像,讲述了20来个寓言故事。塑像群中还包围着一个更小的园——可竹轩,此外还有一座先月亭,居于半岛的顶尖处,而这个半岛还有一个很象形、很绝妙的名字——老鼠尾。石雕中,三个和尚合掌颂经,两只大大的水桶放在他们中间,看起来比和尚还要高大。那棵三个支杈的树上挂着一个兔子,树下,坐着一位焦急的老者,四处搜寻的目光中充满期待。

许久以前,一农人在这棵树下白捡了一只刚撞死的兔子,他将兔子提回家与家人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自那以后,他放下手中的农活,天天守望在树下,切盼着一只又一只的兔子前来撞树…然而,假如你把这种偶然视作必然,狂喜便会在瞬间变成一生的负累!人生中的许多事是相通的,比如爱情就像那只兔子,越是意外,惊喜的程度越重;而悔婚就像那漫长的等待,总以为会有意外,总以为会有惊喜,结果一无所有,反倒把该做的事荒废掉了!

“庖丁解牛”和“井底之蛙”都是庄子的著名寓言,前者说到了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后者则谈到经验总是有限,人之一生受限多多,总难如愿,即使你竭尽一生心力,到头来终是这世间之井底的青蛙。人啊,其实只是一只可怜虫,智慧如庄子,也只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倒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极端。“滥竽充数”与“对牛弹琴”的相通性在于听者根本不懂,一个不精明的国君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不通音乐的牛一样,但不懂所造成的结果却全然不同!前者则不同,因为听不懂,才有可能让根本不会吹奏的人混迹其中。
欺瞒国君的人,牺牲天下人的利益,中饱私囊,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前因和后果啊!“伯乐相马”说的就是要国君不要做“牛”,不要被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所欺,要知人善任。一人普通人被欺,无非懊恼一时,后悔一时而已,一个国君被欺,则可能亡国灭种!然而,很可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难怪人多觉得活着太累!世间少有伯乐,就连像伯乐的人也少,却多“盲人”,多睁着双眼却偏要执歪理的人,这些人比真正的盲人更可怕。“兄弟争雁”和“鹬蚌相争”也十分相似,说的都是因无谓的争持而使大好的机会丧失。
其中,前者损失的仅仅是雁,失去了还可以再有机会,而后者的损失则是生命,连再来的机会都彻底失去了。金钱、地位岂能不争,可是这些加在一起与生命本身比又值几何?争来争去,生命就在争中悄然流逝,争得再多,你一样也带不走!“疑邻窃斧”、“掩耳盗铃”与“亡羊补牢”,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道理,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该犯的错误,也说了一但犯了错误该如何改正的道理。看来,权力是个危险的物件,用得好,可以锦上添花,用不好可能会粉身碎骨。“东郭先生与狼”是恩将仇报的典型,问题的根本是如何认清“狼”的本性!
“熟能生巧”中,卖油翁教会我们恒心和毅力对事业的重要性;“曾子不说谎”则教我们育儿时道德的力量,家长必先以身作则,方能教育出品德良好的子女;“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事物的两面,也间接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奈;“螳臂挡车”讽刺了那些自不量力者和所谓逆历史潮流而动者,却没有说明,假如那只螳螂是对的,是个能洞彻未来的智力超前者或超越凡俗者会怎样?也许无论是对错,结果都一样——被少数人掌握的真理,在许多时候等于谬误!
只是,若随大流成了所有人的共识,那这个社会还有前进的可能吗?所有这些寓言均由白石大块雕凿,有种写意的粗犷,唯“叶公好龙”是一个高大铜雕,也许是沾了龙的盛名吧!当年,叶公所好的龙,是画上经过加工过的龙图,而真龙光临了,却将叶公吓得半死,可谓怪事!真相未免不完美,甚至丑陋,未免让尴尬,而经过一番粉饰的“真相”却是可心的!作者不惜工本用青铜塑之,大约也是叶氏子孙为老祖宗彰本吧!
愚公认为人是世间最伟大的生灵,“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可以征服万物,改变一切!这话说说倒也无妨,还可以鼓舞人心,激励干劲,可是一定要蛮干起来就必将受到惩罚!生态平衡被破坏,洪水四溢,冲掘堤防,土壤沙化,大气环流异常,自然灾害频繁…人口极度膨胀,森林消失,野生动物灭绝,真有那么一天,地球上只剩下了人类这一种生物,该是怎样可怕的状态!为了掠夺所剩无几的资源,只能不断地进行战争,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强行消灭泛滥成灾的人类!
崇山峻岭,无垠旷野,只是生存之累,而通都大邑,纸醉金迷,却是心灵之累!联中,明月、湖水、竹林都是那么清澈、明净而又谐和,甚至连细微的声音、动态也是那么逼真。静而不寂、动而不嚣,这幽美的意境,切湖畔、切竹轩,也切人生!是的,生而为人,拥有美慧与美景,该知足,该珍惜,该感恩!感恩自然造化,感恩天地万物,也感恩生命中的每一种际遇,每一次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