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观音在我国民间相当受欢迎,凡是佛教信徒几乎都要在家供奉一尊汉白玉观音圣像来祈福祈愿。而现在随着寺院建设力度的加大,观音石雕像不再局限于汉白玉这种石材,由于汉白玉洁白无比的特点,限制了它的摆放场所,无法满足人们在露天环境摆放的条件,人们开始选用更好的更适合室外摆放的天然石材花岗岩。观音石雕像形象端庄肃穆,祥和宁静,这般慈悲的形象标准,对于石雕观音像的雕刻要求是非常高的。

石雕观音作为众多雕刻佛像艺术种类之一,供奉在寺庙是最常见的,但是随着一些宗教景观区广场的建设,一些大型观音石雕也出现了市场,现今常使用花岗岩石材雕塑观音有:根据了解,从古代能够流传至今且保存完整度较高的佛像都是石材制作的佛像,古代观音佛像使用的花岗岩石材不易风化,耐腐蚀,保存时间长的特性,使观音石雕不管是供奉在室内,还是历经千百年摆放户外的都能够经久不衰。其实能够雕刻的还有泥、铜、木料等,但都远不及石料好用。

因此我们常看到的广场上的大型花岗岩观音,还是青石观音不管什么造型都能够维持很好的状态。如释迦牟尼身旁的迦叶佛像雕塑、阿难尊者佛像雕塑,阿弥陀佛像雕塑身旁的观世音佛像雕塑、大势至菩萨佛像雕塑。其中石雕观音菩萨佛像就有几十种,如一面两臂观音佛像雕塑、一面多臂观音佛像雕塑、多面多臂观音佛像雕塑、如意观音佛像雕塑、送子观音佛像雕塑、鱼篮观音佛像雕塑等等。第二类是佛像旁所画的供养菩萨佛像雕塑,如献花菩萨佛像雕塑、献香菩萨佛像雕塑、音乐菩萨佛像雕塑等。

三面观音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左面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我们雕刻石雕观音圣像总体要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把花岗岩观音菩萨石雕像的“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能够尽可能的表现的更淋漓尽致。

花岗岩观音雕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世人的祈福祈愿,它还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警醒世人。所谓的慈悲其实就是仁慈博爱,爱众生就像是爱自己一样。因此,佛教思想里面所传扬的慈悲思想其实也正是在警醒世人,做人要仁慈,博爱。世人在寺庙或是广场供奉观世音菩萨,其实也是在向观世音菩萨学习,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仁慈博爱的人,并能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思想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供奉的目的。

花岗岩石雕观音圣像的承接古代雕刻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使他更加的靠近民间,像三十三观音化身渡海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等观音石雕造型,就赋予了观音更多生活形态,更多世人的审美情趣。广场上也不再只是一成不变的观音形象,而是将观音精神在更多不同形象中表现出来,更符合时代的进步和对观音信仰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