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不可能的任务”,浙大科学家首次实现纳米材料界面原子级精准原位调控

而且通过外场环境操控这种独特的转动,实现了原位调控金催化剂的界面活性位点。相关论文1月29日在《科学》杂志发表。科学家需要把视线聚焦到原子尺度。在这一尺度,化学反应并不是处处发生,而是仅发生在催化剂的活性位点附近。“金很特别,它负载在二氧化钛等材料表面才显示优异的催化能力,而金的活性位点恰好在两者接触的界面。”
Date: 2022-08-06 11:00:13 | View: 122

曾是“不可能的任务”,浙大科学家首次实现纳米材料界面原子级精准原位调控

神奇的是,当只有几百个金原子组成的纳米金颗粒负载在二氧化钛表面上,古板的金就变得活力四射起来,显示出独特的催化活性,是广受欢迎的催化剂。尽管金与二氧化钛载体界面被认为在催化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微观层面上的界面催化过程还是一个神秘的“黑匣子”。利用先进的球差矫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浙江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张泽院士团队的王勇教授及其合作者尝试对金-二氧化钛构成的催化界面进行了原子尺度的观察。负载在二氧化钛表面的金颗粒并非固定不变,在催化过程中,金颗粒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旋转!而且通过外场环境操控这种独特的转动,实现了原位调控金催化剂的界面活性位点。这被认为是第一次在原子尺度直接观察到催化过程中金属催化剂的可控转动,为高效稳定催化剂的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终归近代名人著名科学家雕像

他们过去认为,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大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多少有点无趣。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春田正毅偶然发现,当尺寸小到纳米尺度时,黄金是优良的催化剂;负载在氧化物载体上的金纳米颗粒能很好地催化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随后,人们陆续发现金颗粒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有独特的催化作用。”面对日益兴起的研究热潮,英国卡迪夫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曾动情地赞叹:“金,这名元素灰姑娘确实已经褪去了不起眼的装束,正在步入反应活性的高端舞会。

公园文化名人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铜雕像

”同时,在以“眼见为实”为终极目标的王勇看来,金的“隐匿之美”存在一个巨大的“黑箱”:在这一尺度,化学反应并不是处处发生,而是仅发生在催化剂的活性位点附近。“金很特别,它负载在二氧化钛等材料表面才显示优异的催化能力,而金的活性位点恰好在两者接触的界面。”王勇说,相对于活性位点位于表面的催化剂,活性位点藏在界面的催化剂研究起来要难得多。“活性位点是催化的核心,也是了解催化机制的关键,这吸引着我们去一探究竟。”在球差矫正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里,博士生袁文涛将制备好的金-二氧化钛催化剂放进实验舱,重现了一氧化碳与氧气催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

中国历史名人古代著名科学家雕像

按照固有的认识,当一氧化碳分子和氧气分子相遇,作为催化剂的金-二氧化钛界面就像一个让原子重新组合的“公园”,在金颗粒“雕塑”附近,氧气分子更容易发生吸附活化,和一氧化碳牵手形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公园”与“雕塑”不会变化,就像人们形容建筑时说的“凝固的音乐”。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故事里,愚公和子子孙孙们完成了一项气吞山河的壮举,移动了亘古不变的大山。

学校校园名人著名科学家雕像

人们曾经以为,催化剂的界面也像大山一样,是岿然不动的。“金颗粒与二氧化钛的界面一旦形成,它们之间就形成了化学键,通常认为这个外延界面是‘刚性’的。“眼见为实”这四个字又鼓励研究人员重新设计并开展实验。他们需要像愚公一样,让科学界固有观念中那座岿然不动的山“动”起来。俯视视角观察金在二氧化钛表面的转动一年以后,他们得到了催化反应中金-二氧化钛催化剂的俯视图。在这张图上,曾经“难以置信”的旋转,成为一目了然的变化。

世界著名科学家莱特兄弟景观雕塑

“一张侧视图,一张俯视图,清晰证明了旋转确实发生了。在十多秒的反应时间里,金颗粒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了9.5°。实验结果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高嶷团队的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所有这些都是利用原位电镜完成,他们把侧视图和俯视图观察到的信息关联起来,这真了不起!”过去,催化剂的界面仿佛一个“黑匣子”,人们对于催化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这项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于界面活性位点在反应过程中作为固定不变的‘雕塑’的印象。

科学家达尔文胸像铜雕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发现,催化剂颗粒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处于同一位置,但在反应的过程中转动了一定的角度,如果没有原位的观察是不可能发现这个现象的。”该研究团队不仅让催化过程清晰可见,还进一步探索了在原子尺度对催化剂的操控。通过气体的控制与温度的控制,界面的转动是可以被操控的。“如果我们让反应环境温度降低,这种转动就不会发生。袁文涛说,“界面提供了一个在原子尺度操控催化剂的窗口,转动前后,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情况就不一样,与之相应的催化活性也会不一样。”科研人员认为,这一研究不仅观察到了催化剂界面的转动“奇观”,为未来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还将有助于人类通过原子层面的原位“智造”设计开发出更为优秀的催化剂。

校园名人中国古代科学家雕像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