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放飞的幸福——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侧记

4月16日距离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还有一天,出身风筝世家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红卫正在家里忙活着做风筝,突然家里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访客,手里拿着当年在此拍摄的风筝照片。“20年前,我在这买过你的风筝,今天又来买了。明天去放飞。”每年草长莺飞的季节,漫天飞舞的串子、板子、筒式、软翅、硬翅成为潍坊人共同的记忆。走在潍坊街头,风筝的印记随处可见。
Date: 2022-08-06 13:51:48 | View: 57

新华全媒+|放飞的幸福——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侧记

4月16日距离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还有一天,出身风筝世家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红卫正在家里忙活着做风筝,突然家里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访客,手里拿着当年在此拍摄的风筝照片。”随便走进一家风筝小门店,琳琅满目的风筝展现在面前,蝴蝶、沙燕、龙头蜈蚣应有尽有。而店主们不少都是轧制风筝的好手,风筝工艺、造型,都能跟你娓娓道来。当日,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比赛在潍坊滨海国际风筝放飞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风筝放飞队参加角逐,千余只形态各异的风筝参加了比赛和表演。新华社记者朱峥摄杨红卫介绍,风筝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扎制、裱糊、绘画、放飞四道大工序。

景点不锈钢风筝雕塑

具体到每一个风筝的小工序,多则上千道,少则五十多道。被命名为“鸢飞路”的城市主干道,蝴蝶风筝样式的路灯,还有风筝广场、风筝博物馆、风筝雕塑…风和日暖,风筝在青云间翩然飞舞,遥望一眼就足以忘忧。“一提起放风筝,不但孩童们雀跃,连大人也跃跃欲试。”近年来,在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中,除了传统风筝,潍坊风筝在主题、形式上都不断创新。风筝制作人,常从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遇见的电影、电视、动漫人物、动物形象等领域广泛取材。

公园小孩放风筝景观铜雕

4月17日,在潍坊滨海区的第三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万人放飞现场,航空母舰、唐僧、悟空等造型的风筝漫天飞舞,蔚为壮观。一家三口来放飞现场的青州市民李晓东说,一家人已经是第五次来参加风筝会了,今天一早就开车来了,风筝会的现场真是太火爆了。20世纪80年代,潍坊人颜建海到南京求学,向同学介绍家乡时他们不知道是哪里。前几年,他在新西兰乘坐出租车,当司机知道他是来自中国潍坊时,对他说:”张建伟说,秉承“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宗旨,催生带动鲁台经贸洽谈会、中国画节、寿光蔬菜博览会等,对潍坊的文化和旅游等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随着风筝会规模的扩大,潍坊的发展也令人瞩目,从改革开放之初的鲜为人知,发展到目前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不锈钢彩绘仿真风筝雕塑

目前潍坊有300多家风筝企业,年产值近20亿元人民币,国内和国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5%和75%,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潍坊风筝出口货值以平均7%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潍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制作、营销、贸易中心。风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与世界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今年风筝会期间,纪录电影《风筝·风筝》在潍坊首映,以《风筝》播映60年为线索,通过影片中三位小演员60年后的重逢,讲述中法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感人故事。

不锈钢大型风筝雕塑

近年来,杨红卫多次应邀前往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家传播杨家埠风筝故事,传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传统制作放飞技艺,共培训学生万余人。”后来,在美国芝加哥的20多所学校里,她看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风筝产生浓厚兴趣。在华盛顿的一家博物馆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风筝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