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庆武隆的一个高空游乐项目引发网友“吐槽”:景区在园内的悬崖边上,仿照古代神仙形象,建起了两个高52米的巨型雕塑;两尊雕塑的手臂上各托举着一座飞行岛,游客登上后可以随着雕塑的摆动在空中相遇,游乐项目也因此得名“天空之吻”。然而,粗大笨重的“神仙形象”不仅与周围的绿水青山极不和谐,“神仙接吻”的设计也令网友感到匪夷所思。
无独有偶,现实中,一些耗资不菲、体型庞大、粗制滥造的财神、螃蟹、金蝉雕塑和各类“奇葩”建筑时有迸出,还被网友归之为“雷人建筑大赏”。“雷人”建筑急功近利,争奇斗怪,引来了关注,却毁掉了风景,令人不齿。建筑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要与周边建筑风格相配,与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相称。失掉了这些,不仅会让人感到突兀奇怪,也会破坏周边环境,甚至造成“视觉污染”。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建筑随物赋形的宝贵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举凡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厅堂馆斋,这些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因势、得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园治》是中国古代造园理念的结晶,这本书开卷的造园总论就提到,造园不论在城市或乡村,从选地、推山、挖池、开路、建房、造墙、种植花木,都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苏州园林为例,虽然规模不比北方皇家园林宏大,但精致小巧,布局尽显匠心。
造园者善用地势、水源乃至园外青山、建筑等现有条件,利用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构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呈现出无限风光。其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契合园林主人的心境与审美旨趣,又与江南水乡风光和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三潭起到的正是“点景”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将西湖的无边风月完美烘托出来。大理洱海旁的三塔,在湖边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湖光山色顿时灵动起来。以上都是古代建筑营造随物赋形的典范,现代建筑中也不乏这类成功案例。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不仅秉承苏州古典园林的风貌和精髓,又与现代建筑风格完美融合。重庆洪崖洞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从1楼上电梯到11楼,出去后仍是马路,既符合山城地势,同时兼具历史感、美感和商业实用性。所谓好的建筑,不仅要具有实用价值,也应与外在环境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