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发源自关外,满族人原本信奉萨满教,与蒙古地区关系极为亲近,有“满蒙一家”之说,而蒙古自元朝以来,深受藏传佛教影响,故而清廷进入关内之后,清帝大举兴黄教,藏传佛教造像以绝对主流形式占据北京,并影响到全国各地,北京佛教造像在形式上出现了明显的一边倒的趋势。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在宫廷设“中正殿念经处”,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并兼办塑造佛像。中正殿念经处的设立,实际上标志着清代宫廷造像活动开始规范化。康熙时期的佛造像工艺精湛,制作精美细腻,体现了宫廷的审美趣味,代表了清代内地藏传佛造像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大成就者发髻高挽,头戴骷髅小冠,皱眉怒目,作忿怒相,上身袒裸,仅以连珠璎珞装饰,下身着裙,瑜伽士的坐式,双腿满缀璎珞。双层莲台,上下沿及束腰均有均匀细腻的连珠纹为饰,莲瓣肥厚,富有弹性,瓣尖及周边都有精美的花纹为饰,这种形式的莲花瓣在明代末年即已出现,在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比较喜欢采用。“噶巴拉”在梵文中是“头盖骨”的意思,暗示他手持头盖骨修行得道的故事。大成就者是专对以修习密法获得成就并对密法传播作出贡献的那些印度上师的称呼。由于身份特殊,又多惊世骇俗之举,他们身上往往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西藏一直将大成就者作为密教上师崇拜有加。
根据清宫档案统计,造办处铸造八十四大成就者像的情况极为罕见。另外,噶巴拉并不是大成就者中出现率最高的一位,他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这是一组大成就者中间的一尊,而不是单独铸造供奉的。因此,这尊造像很可能曾经属于北京以外的佛教中心地区,如承德、多伦诺尔等。头顶束高发髻,余发垂于两肩,面相圆润,神态慈和,身着天衣和绸裙,服饰边沿雕刻精致的花卉涡卷花样。绿度母半跏坐于莲花宝座上,左腿横盘,右脚下垂踩莲花,右手置右膝结与愿印,左手置胸前结安慰印,手中持有莲茎,莲花盛开于左肩,造型优雅高贵,形象庄严清丽,充分表现了度母慈悲与智慧双圆的宗教特质。
度母,梵名,全称圣救度佛母,我国古代称多罗菩萨、多罗观音。度母是三世诸佛之母和一切众生之母,度母为了不同根器的众生,又化现了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等。绿度母为所有度母之主尊,总摄其余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她能救八种苦难,如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又称为“救八难度母”。同时,还能把称为五毒的人类行为贪、嗔、痴、慢、疑中的“疑”转成究竟圆满的智慧,有护持妇女幼儿的功德。本尊心咒具足一切息增怀诛之功用,消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满足一切众生愿求,现世富贵长寿平安吉祥、除诸病苦业魔障碍等,帮助众生解脱生死苦海,命终往生极乐世界,获得究竟的安乐,因为其救度之迅速、摧灭魔业之勇猛,故又称作“救度速勇母”。
菩萨顶束高髻,头戴宝冠,头部略左倾,脸型俊秀圆满,耳饰大环。溜肩蜂腰,上身全裸,袒胸露腹,仪态万方,下身衣褶流畅自然,结跏趺坐于莲台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