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浮雕起点长8米,以共产党纲领为背景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Date: 2022-08-07 14:14:54 | View: 73

“一大会址”日记|浮雕起点长8米,以共产党纲领为背景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学”字校园铜浮雕

对其中无法确认的几人,他又走到铭牌前,根据上面的人物名字,与浮雕中的人物一一对照。这幅名为《起点》的巨型青铜浮雕,与二楼的白铜群雕一样,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于2016年7月1日重新开馆后的新增展品。作为序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起点》带领观众踏入二十世纪上半叶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画面中,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均以半身浮雕形象出现,栩栩如生。

石浮雕八骏雄风雕塑

作为人物浮雕背景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据新华社报道,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在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等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参观了《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

玻璃钢仿铜龙浮雕

其中,习近平对着浮雕一一列数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姓名,感叹英雄辈出,也感叹大浪淘沙。习近平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这里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我们整个展览的主题是《伟大开端》,所以我们将这幅浮雕作品命名为《起点》。”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韩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对序厅的总体设计上,主要包括浮雕、党旗、党徽三部分。

铸铜汉武大帝浮雕壁画

其中,对于这幅大型浮雕,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的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以中国共产党纲领为背景。经过研究讨论后,馆方采用了与纪念馆二楼每位代表展板上的头像照片同样的人物形象,比较写实。在15位人物的排列上,则具体分为两排,第一排的人物形象相对较大,第二排的较小,浮雕的表现方式,也让整幅作品看上去更有层次感。

近代劳动主题砂岩文化浮雕

“毛泽东在中间,右边是同样来自湖南的何叔衡,左边则是和他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董必武。”韩晶介绍说,董必武的左边是同样来自武汉的陈潭秋,再左边是来自上海的李汉俊和李达。第二排自左到右分别是周佛海、陈公博、马林、尼克尔斯基、张国焘、刘仁静、包惠僧。最终,馆方决定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作为背景,在对这个纲领内容的排版上,采用了那个年代的报刊所用的竖排繁体字的形式。“最后的效果,是人物形象在纲领的背景之上,遮掉的字就是遮掉了。

暗黑地牢海湾浮雕

制作浮雕,其实是一个十分繁复的过程——先要用泥土塑模,再对泥塑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然后铸模,之后浇铸玻璃钢,再铸青铜,背景板则要再进行雕刻制版。整个浮雕作品重达近3吨,共分为四块铸成,运到纪念馆一楼后进行现场焊接,而在此之前,现有浮雕所在位置已事先做好了钢结构。“用这种立体浮雕的造型,来表现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形象,很生动,让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党龄已有20年的叶犇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来这里参观,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艰苦斗争历程,不忘初心,无论是对于老党员还是年轻党员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