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开始出现的新冠型肺炎疫情,至今还在很大范围内肆虐着人们脆弱的生命感悟,口罩隔绝下的限行,使得网络平台变得更为重要并无穷壮大,此中图像的传递和交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读图时代更甚于前。李敬寅在此疫情间的兴趣点,就是基于日常和社交媒体图像的收集和整理,将图像转化为空间组合形式的立体创作,其间绘画与雕塑有机融合,装置与架上和谐共生,形成一组有浓郁奇幻色彩的“综合”艺术体。作品主体框架是中间矗立高27米的方管,方管外环以一张直径18米中空的桌面,方管上“枝节”横生,桌面下则有支架撑起。通过与政府及文化单位和艺术家的联合。

以这两者为依托,“生长”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图像。方管顶端有类眼睛的装置,中部两侧则是由彩绘木板构成的人形剪影,人形剪影之间和之下,装配有更多的造型体,包括有方向标的心脏、悬挂的人偶、印制的版画、一串超轻黏土塑造的手指、高粱禾绑制的扫把,以及其他的各种视觉元素,繁复的细节令人目不暇接,但并不显凌乱。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好似圣诞树上挂满了形态各异的礼物,也像满瓶中插满了肆意绽放的芳华。歌德关于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

在圆环状桌面上,放置了很多雕塑出来的“书”,除了封面刻有《昨日如迷》字样的“书”外,其它都是打开的,内页上镌刻了蛇、蜈蚣之类的爬虫图形,一些超轻黏土塑造的手指悬于其上,似乎在触动这些富于质感内页。在圆环桌面的外围,还有两圈高低错落的圆凳形构成物,其中较高圆面上放置有爬虫图形的纸书,同样有超轻黏土手指与之组合,较低圆面上则是李敬寅自己刻制的一些类木刻版画的彩绘图形。加之美国本宁顿大学电声乐教授、著名声效艺术家尼可尔的声音融合。

作品中还折射出一些美术史上的造型理念,如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贫穷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流派,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从侧面反映了李敬寅对于雕塑史的理解。李敬寅将图像及其所包含的语境进行多层次的转化,这对于雕塑创作而言,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实践个案。不知何时起对于昨日的记忆越来越虚渺,甚至自己也不确定那些记忆是否属于昨日还是更早的时间,此刻与昨日的距离像被难以名状的空白所填满。只要一切都停下来的话,过去的记忆就像一堆乱码,会随机毫无关联地闪出,仿佛只有身体是诚实的。参展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显示出来的进取锐气和开拓精衶。

作品中常出现身体或身体的某一局部,结合自身记忆里频繁出现的场景或符号,在某种意义上阐释了身体记忆的虚幻感以及个人对生活的观感。很荣幸参加第八届明天雕塑奖,感谢明天雕塑奖给予我们提高自我和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对自身思考的梳理并发掘更多潜在的可能性,希望明天雕塑奖能感染越来越多热爱艺术的人,期待更好的明天!借用杜尚“游泳课”一词来总结回顾自己的五年大学生涯,对这段特殊的时光进行整理和反思,在这里获得了什么,成长了什么。通过一个现代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五年游泳课”是出自于《杜尚访谈录》中杜尚对于自己青年时期艺术实践的一种比喻。在我的理解中,游泳所联系到的“反复”和“运动”正是对应杜尚早期对于当时各种流行艺术流派的尝试,这些尝试是无法来用成功或失败去衡量的,即便从杜尚后期的作品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大相径庭,但“游泳课”的实践也变相促成了杜尚后期的思想。只有尝试了才懂得如何取舍,长远来看,这种“游泳课”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很多走上艺术这条路的人们最初都是抱着兴趣的态度,而当下的环境无疑是对这兴趣态度的一种考验。过去的准则好像在慢慢失效,人们心中的标准也模糊起来,走到这一步时逐渐怀疑:许多艺术家出自于弘扬崇高民族精神和赞扬爱国英雄主义的热情。

怎么一切和预想的都那么不一样,不要说答案,就连问题都要自己去定义。“不要以为自己从美院毕业出来就能高人一头”,我们的观念思想比不上大艺术家大学者们,我们的技术真的能比得上工厂里的那些工人吗?我们作为美术学院毕业生的优势到底在哪,社会到底需不需要这种优势,这种优势在社会何以立足?艺术的道路靠一代人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它需要大量的铺垫,甚至是好几代人的努力还要赶上好的时机才有可能实现。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游泳”,它既要我们拼尽全力的去游,同时还要克服周遭的险恶,下面深不见底,一旦停下便会坠落,上面也找不到参照的标准,每个人都身处孤身的汪洋中,拟定自己的终点。最近有位艺术家为了纪念乔布斯展出了BakedApple的喷泉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