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乡村市镇的房前、屋角、巷道口、大门口、桥头等随处可见刻有“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的石头立在那里。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福建莆田县令张纬,曾掘得一块唐大历五年的碑石,其铭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厌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如果用泰山石敢当来镇宅。

”可见具有“镇百鬼”之性的“石敢当”,与官民、风教、礼乐的福康昌盛相联系的信仰在唐代已经成熟。由此可见在石碑上刻石敢当字样以作驱邪、禳解之法的风俗至少始盛于唐代。而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当”,则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达于今日。因此泰山石敢当被尊为镇宅之宝。

只有在胡同里,才能看见老北京的过去,才能体会到地地道道的老北京味儿。而今的胡同里只有个别四合院门外还保存着牌楼,过街楼,泰山石敢当,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体现出泰山石敢当固有的文化内涵。

“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的赞誉,因此泰山石敢当被尊为镇宅之宝。镌刻“石敢当”字样的石碑是最常见的,有时石敢当的头部被雕刻成老虎,是为了加强辟邪的作用。有的拴马桩上就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

还有全身或半身圆雕的“石人”或“石将军”立像,以及屋角处、大门边未作任何雕饰的大石条。在山东亦有“泰山石敢当”圆雕石像的庙祀,还有以刻着“泰山石敢当”五字的山石作为家宅的室内镇物;其多形制的广泛应用,表明石敢当在民间具有深厚而悠远的信仰基础。山东的石头自古以来就有泰山石敢当的声誉。

泰山石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其质地坚硬,纹理清晰,基调浑厚、沉稳,外形不规则,或凹或凸、或静或动、龙蛇飞舞、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