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大南校区作为暨南大学的第五个新生宝宝,已经发展有两年多的时间。大家是否发现在暨大南校里有着六组“画风奇特”的雕塑作品?南校区一系列雕塑的设计者是曾振伟,光听名字可能大家还不是很了解。那么大家去珠江新城游玩时有没有注意到西塔旁的一座大型金色雕塑呢?这座建国以来广州最大、位置最显赫的巨型城市雕塑--«未来之门»,它背后的设计者就是曾振伟。曾振伟是亚洲景观设计学会中国区主席、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会长,值得自豪的是,他还是我校艺术学院的教授。

作为公共环境艺术的引领者,他认为“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进行艺术创作时应该展现出艺术的整体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心理和人文情怀”“艺术是需要从现实生活提炼的”。“有些东西永远都看不懂看不透,这也是文化的一个特征。”在雕塑的建造过程中,他既开心也担忧,想为暨南大学建一批永久的雕塑,却又害怕雕塑的建造过程出差错,因此他经常来到施工现场,看雕塑建设到什么程度,是否符合他的要求,哪怕被晒得黝黑也不顾。

曾振伟渴望塑造一种“憨态”的人物形象,称之为“憨态”,原因是“圆柱”型人物形象是一种抽象的人物形象,如果雕塑设计得过于具象,在暨南大学这个汇聚五洲四海学生的地方,可能有些人会误解为“排他意识”,如将雕塑设计成华人的模样,校园中的欧美学子可能会找不到归属感等等。同时这样“憨态”的人物造型和动作也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开心、活泼的形象,更好地诠释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从暨大南门拱门向校园里望去,看到的是在草坪上的一排彩色雕塑。

有细微差别的红橙等颜色的人物其实代表了来自五洲四海不同肤色的学子,它表达出的是学子们大摇大摆踏入大学校门的喜悦。这是一个在暨大南校里祝福爱情的雕塑——镜湖中,两只紫色蜻蜓跃然于葫芦上,恩爱嬉戏。葫芦是镜面结构,是宇宙的象征,镜面映射美丽的天空,给人一种蜻蜓在天空下轻轻舞动的动态美感。在暨大南校镜湖西侧的岸边,长有两棵红色的“春苗”,上面还爬着两只“瓢虫”。“春苗是奔放的红色而非新鲜的绿色,源于我们需要红色的激情而不是绿色的柔和。

而且艺术不同于现实,只有红色才更能体现春苗的生机。”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飘舞的彩带,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一种炫酷的感觉和速度的激情。曾振伟的设计想法,就是希望学生们多多动起来,焕发出飞扬的神采。未来的暨大南校还将会有更多的雕塑作品,曾振伟表示可能会引进亚洲大艺术家的作品。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暨大南校区的雕塑有没有一点点的感悟和期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