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一切生命有机体和无机体,都具有灵性。而英国作家吉米哈利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叫做《万物有灵且美》的书,里面描绘了这样的场景:把追车当做一门艺术的狗,策划群猫暴动的精灵古怪的老猫…大自然怀抱中的乡野风情,多姿多彩的人和动物,构成了一副绚烂的芸芸众生的画卷。比如这只躺在地上安然入眠的狗,你不会认为它是只死狗,反而感觉它看起来是那样的恬淡温顺像个小婴儿,对世界一点都不设防,它的梦乡就是天堂。女孩伸着长长的胳膊,这胳膊已经夸张化成了一个鞭子式的形状。第一眼看上去,她很像在鞭打对面的狗,但是后来想想好像并不是这个意思。或者,艺术家是想要表达无论人如何穷极自己,也无法达到“狗的境界”?好的街头雕塑会让我们对街道、城市的印象记忆犹新。

这让小玉想起刘亮程那篇《狗这一辈子》,“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狗一定是有智慧的,而这智慧,大概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可及。她把忧郁比作一种真实存在于我们内心的精神状态,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要悦纳这些不良的真实情绪。这件雕塑里虽然女孩的动作很奇特引人侧目,可是主角好像还是这只黑猫。它带着种特别傲娇的状态,反而身下的女孩似乎成了取悦它的配角。中西方不同文化造就了不一样的雕塑风格由于存在着一个想象的西方和源于自身对现代性的焦虑。

猫的个性在这里展露无遗,现代人越来越多自愿成为铲史官,大概也是爱猫这自由而不讨好的性子吧。这件《追鱼》是个名字师出有典的作品,可以结合着《逍遥游》中”庄周与鲲“的故事来欣赏。雕塑中的小人藏在渔网之后,扭过头去想要去看身后的鱼,而鱼在他身后也想要追赶人的脚步。小玉特意在这个人的身后望向他目光所及之处,但其实根本看不到他想要看的鱼。人追鱼鱼追人,其实彼此也许穷尽一生也无法真的获得彼此。雕塑中的这匹马十分瘦削,矍铄的目光里流露着不少哀伤和忧郁。向京的作品表现人物时常常都非常不好看,但是这匹马却格外的美,它的肌肉线条和鬃毛都刻画得那样细腻,可见艺术家对动物一定是充满着好感的。“白银时代”这个名字也是用典,它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白银时代:刻制出客人喜爱的石雕大象。

在家里生活一百年也不明事理,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却已经来日无多。他们感情发达但理智不足,互相之间已有纷争,也不敬神,于是宙斯就把他们打发到黑暗的地下王国;而王小波的作品《白银时代》中,也对这个词有过描述,那是一种对完美乌托邦世界的比喻。而这件《异境——白银时代》也许将艺术家内心的困境表现得更为彻底。这个大象体态庞大而眼神忧郁,它就像艺术家一样,被灰调包裹而内心充斥着痛苦和怀疑。公众性的不锈钢雕塑却越来越象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还有倡导的主题。

但是这微闭的眼神又很像一种禅宗中的“入定”,入定的人一定会觉得全身很舒服很快乐,这快乐的感觉会使他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这眼睛的微睁微闭之间,也算是一种对完美解脱的向往吧。向京在这件作品中好像更加明确的传递出这种动物入禅的意味,而蛇这种极阴的动物,又恰恰在很多文化中都有着神秘意味。小玉当时看到这件张开大口的红色蛇时,其实是有一点害怕的,因为它很逼真,所以也向张开血盆大口的蛇做出对咬的姿势。铜佛像的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磨灭的印象。

但后来想想,自己真的好傻,就像要和对面的命运抗争一样,那样子真的好可笑。如果说前面的这些动物形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那它就格外特别——它来自《神异经·南荒经》,这种南方的野兽像鹿但是是猪的头,有大的牙,擅于依照人类求五谷粮食,人类饥饿难耐的时候割取它的肉,它会立即自己恢复,所以称之为无损兽。我们常常说人浊气重则下沉、清贵气重则会上升,而升至高空以后会化为气体。石雕艺术的雕刻物象是多种多样的上到飞禽。

当人在地上还有肉身之时则一定会容易受到侵害,可化作气体之后便刀枪不入了。所以,人应当有清贵之气,当我们的思想不再斤斤计较那“接地气”的凡尘琐事时,就一定会进入超凡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