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记得,小学生的自己,在老师的要求下,对唐代诗人杜甫的那首《绝句》背诵得滚瓜烂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至如今,时过多少年,当我第一次亲眼所见那只美丽的大鸟,并确认它就是白鹭时,那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突然就在大脑中清晰闪现,我不觉随口小声吟诵而出。特别是诗的前两句,不仅写出了早春美丽的翠柳和蓝天,还写出了可爱的飞鸟——“两个黄鹂”和“一行白鹭”。

作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我那时没有亲眼见过黄鹂和白鹭这两种飞鸟。对于黄鹂鸟的认识,仅仅凭借着小学语文课本里杜甫诗《绝句》旁边的配图,对它的长相有了初步的认识。因为诗的配图中没有白鹭的插图,而且,以后我也没有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白鹭的外貌特征,以至如今,当它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却不认识它就是白鹭。农历2020年12月初的一天,中午太阳半隐半现,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那天我和6岁的女儿在树木园散步,当我们快走到荷花池旁边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女儿大叫了一声:”我心里嘀咕着,带着疑问,循着女儿手指的方向,远远看到一只美丽的白色大鸟,正迅速收拢起它硕大的翅膀,翩然落在我们前方的一棵高大的柳树枝头。这时候,陆续围过来几个大人和小孩,大家都好奇地盯着那只大白鸟看。

我在手机上查找了一会图片,确认是白鹭,而且是中型黄嘴白鹭。白鹭,又叫鹭鸶,在中国古代也称“丝禽”,属鸟纲鹤鹳形目鹭科,是世界上受保护的珍禽之一。它的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繁殖期间头上会生出2根10余厘米长的羽毛,胸背处也会生出丝状的长羽毛,随风起舞时,非常好看。第二次,当我看到那只黄嘴白鹭的时候,就在昨天,也就是2020年农历12月23日,时间大概在中午12点30分左右。

天气晴好,阳光并不强烈,我和女儿去树木园旁边的菜市场买了水果后,我们顺便又走进了树木园。因为是中午饭点时间,偌大的树木园空荡荡的,小路上我们只遇到了一个戴着口罩游玩的中学生。我们绕着树木园的中心走了一圈后,女儿提议去湖边的桥上看大白鹅。我们走近桥边时,看到六只大白鹅正站在浅水处梳理羽毛。有的将脖子扭成一圈,用嘴在翅膀旁边不停地上下梳理羽毛;
有的将脖子也扭成一圈,将头和嘴钻到背部毛发中,认真梳理羽毛;有的不停伸长脖子到水中,一边用嘴汲水,一边梳理羽毛。还有的大白鹅左右背对背远远地站着,一只白鹅缩起一只脚站着,将头偏向前方,向远处凝望着;当我们站在桥栏边,正如神地注视着湖里面的大白鹅的一举一动时,那只黄嘴白鹭突然从我们的上方飞过,翩然落在湖中央的喷泉上,竟然一动不动许久,宛如一只白鹭雕塑在湖中央。它洁白的羽毛,又细又长的黄色嘴巴,还有那纤细修长的双腿,在白云绿水的映衬下,又宛如一位优雅而美丽的公主,翩然落在水中央。
这情景,使我想起了李白的那首诗《白鹭鸶》,“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这是诗仙李白对白鹭的赞美描写,也是作者对清静悠闲心态的向往之情。我们久久地看着黄嘴白鹭,它只是一动不动地站着,我们知道它是在狩猎。三十多分钟后,它还是一动不动地站着,女儿不愿意等了,我们就离开回家了。人们生活富裕了,城市绿化建设更好了,环境美了,鸟儿也多了。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绿化的不断改善,小区旁边的树木园逐渐吸引了不同种类的鸟儿。
现在,不论春夏秋冬,树木园不仅四季美景不同,而且各种季节的鸟儿也在这里繁殖,今年,我就亲眼看到了国家保护的珍禽之一,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