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均,风景幽绝,形胜天然,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由于“大江曲流”,至清光绪末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寺又名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南朝、唐朝时称金山寺。

宋真宗时,因皇帝梦游金山而赐名“龙游寺”,后复名金山寺,后来,清康熙皇帝来寺游历祈祷时又亲笔题名“江天禅寺”,但人们一般还是沿用唐代以来的称呼,通称金山寺。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全盛时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在清代时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

金山寺庙宇规模宏大,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其建筑自西向东沿山麓而上,依次为山门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夕照阁、观音阁,由观音阁向南向北还有妙高台、愣伽台、留云亭、七峰亭、慈寿塔、法海洞、仙人洞、白龙洞、朝阳洞等。整座寺庙内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山门牌坊位于金山寺的最西端,是金山寺的起点,也是金山寺的大门和标识,通高约11米,通宽约14米,四柱三间三楼,木石混合结构,坊身为石材建造,楼顶为木结构,庑殿顶,木斗拱,飞檐翘角,楼顶正脊两饰鸱吻。明间和两侧次间坊额均无匾额,均为刻有浮雕图案的横竖花板。

明间主楼楼檐下悬有一块高约2米的竖匾,匾额上黑底黄字镌刻康熙皇帝御笔题书的“江天禅寺”4个大字。“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阅沧桑因缘聚散悟空性”,下联是:”联语气势豪放,内涵丰富,使人读后浮想联翩,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