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说他是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这当然不过是史学家给曹操脸上贴金而已。据后世考古学家的考证,曹操家族的基因与曹参毫无关联。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汉桓帝时著名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应该是曹嵩的伯父。以前流行的曹嵩原本是夏侯氏之子,和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同宗,现在也被证明是个错误的说法。作为本乡,夏侯氏确实与曹家关系匪浅,两家长期存在通婚交好的关系,比如后来曹操和夏侯渊就是连襟。年轻时的曹操放荡不羁、不爱研究学问,加上本是宦官后代出身,所以不被当时的世家大族所看好。

只有梁国的乔玄、南阳的何颙和汝南的许劭对他评价颇高,许劭甚至给出了那句传唱千古的评语:但曹操早年就对武艺和兵书十分爱好,他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作为东汉帝国的都城,洛阳是聚居着大量的皇亲贵胄,这些人往往欺男霸女、罔顾王法,是很难治理的。年轻的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他造出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对外言明“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当时有个叫蹇图的人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其用五色棒处死。要知道这个蹇图可不是一般人,他的亲侄子蹇硕是皇帝汉灵帝十分宠信的宦官。曹操连这种有后台的人物都敢直接棒杀,于是一时间“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但同时曹操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当朝权贵。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空有力陈时弊的满腔热血,却不得不得到不可匡正后愤而辞官的无可奈何。中平元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曹操受命出山为骑都尉,随名将皇甫嵩一起镇压起义,立功后被任命为济南国相。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东汉帝国的政治生态已经到了最为黑暗之时,甚至有了明码标价买官的制度。不久,朝廷再次征还曹操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他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首先,代表士族集团利益的大将军何进杀死宦官集团的蹇硕,扶立少帝刘辩为帝。然后,转眼间宦官集团的张让等人在内庭杀死何进,士族集团的袁绍又再度清除了张让等宦官。最后,原本被何进邀请入京的西北凉州军阀董卓,驱逐袁绍等人,废少帝、立刘协,是为汉献帝。曹操眼见天下纷乱,逃出京师回到陈留父亲家中,他说服父亲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并倡导天下英雄组成联军讨伐董卓。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被袁绍任命为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联军。

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然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

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关东诸将均不肯从。关东联军名为讨伐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初平二年,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军,因人心各异而瓦解,曹操失望之余开始选择自己单干。他在东郡接连大破当地豪强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初平三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作战中阵亡,曹操应济北相鲍信之邀在兖州大破青州黄巾军,被朝廷推举为代理兖州牧。曹操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帮助袁绍取得与弟弟袁术的中原争霸战。
从兴平元年开始,到建安十三年,曹操戮陶谦、赚杨奉、吞张绣、平袁术、杀李傕、诛吕布、灭袁绍、破乌丸、逐刘备、降刘琮,九合诸侯,基本统一了中原。这期间,他于建安元年八月,接受谋士毛玠的意见,迎奉东归的天子汉献帝,并迁都于许昌;曹操被任命为司空、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从此占据政治先机,“奉天子以令不臣”,对任何一个诸侯都师出有名了。建安十三年六月,汉献帝被迫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任命曹操为汉朝丞相,从此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权力都操持在曹操之手!虽然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败北,刘备、孙权分别割据西蜀和东吴,从此三足鼎立,曹操再也未能统一全国。但他随后于建安十六年平定凉州马超、韩遂、宋建、杨秋等,建安二十年平定汉中张鲁,完全统一了北方,为后来西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十八年五月,汉献帝被迫册立曹操为魏公、建立魏国、并加九锡,建都冀州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可以置丞相、太尉等百官。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又被迫册立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打破了汉高祖刘邦“白马盟誓:此时的曹操,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王子皆为列侯。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走完他波澜壮阔的英雄人生,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这年十月,继位的魏王曹丕取代汉朝献帝,自立为皇帝,国号大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军事上,他成就斐然,其撰写的《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用人上,他主张“唯才是举”,正因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手底下才谋臣如云、武将如雨,聚拢了一大批的人才。大将中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张郃原是袁绍部将,徐晃原是杨奉部将,于禁原是鲍信部将,臧霸原是陶谦部将,文聘原是刘表部将,庞德原是马超部将,乐进是他在底层士兵中发掘的;谋士中荀彧、郭嘉、崔琰等原是袁绍部下,贾诩原是张绣部下,陈群原是刘备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