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的雕刻者——刻刀胜笔,让石碑说话

在众多石料中,一块椭圆形、刻有“张自忠将军勋烈常昭”几个字的小石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魏太江说,2000年他接到一项任务,为东山草堂“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刻碑,这一块也是指定的刻碑之一,交付石碑时,有关负责人让他把这一块留在店里作为纪念,于是保存至今。刻纪念碑让魏太江记忆深刻。纪念碑正面,“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的碑文是工整的魏碑体。
Date: 2022-08-19 14:18:27 | View: 53

他是“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的雕刻者——刻刀胜笔,让石碑说话

在街头巷尾或乡村一隅,他们凭一双巧手一颗匠心,精心打磨有时间烙印的手工艺品。他们的手艺,与后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作业显得格格不入。他们散落民间,遗世独立,沉浸在自己的手艺里,不以时间论长短。他们,以及他们的手工艺品,最大的魅力,或在于有岁月的味道,有匠人的坚守。今天,就让老年周刊带领我们走近这群“民间手艺人”。游览宜昌城区欧阳修公园,总会被园内碑刻长廊那飘逸遒劲的字迹所吸引;

石雕公园硬币雕塑

东山草堂内,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那端庄的魏碑文体,给人庄严肃穆的视觉冲击;估计大多数宜昌人都不知道,城区这些有名的碑刻作者是谁。他就是家住城区东山大道293号、今年70岁的魏太江,一位技艺精湛的石刻艺人,一块顽石经他的巧手雕琢,名家大作跃然石上,一刀一锤间,成就了一件令人称奇的艺术品。东山大道293号是栋临街居民楼,小院落里摆放着许多切割齐整的石料,大小不一的石碑,有的已经刻上了文字。在众多石料中,一块椭圆形、刻有“张自忠将军勋烈常昭”几个字的小石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公园拓荒牛景观铜雕

”魏太江说,2000年他接到一项任务,为东山草堂“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刻碑,这一块也是指定的刻碑之一,交付石碑时,有关负责人让他把这一块留在店里作为纪念,于是保存至今。“张将军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刻碑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敬仰之心。纪念碑正面,“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公祭纪念碑”的碑文是工整的魏碑体。复写拓印到石碑上去一点不容马虎,用铅笔一点点勾描下来。在碑上刻字时,坚硬的花岗岩一不小心可能崩坏,每一笔画都得小心翼翼。

铸铜踩元宝麒麟雕塑

“石碑都是专门定制的,如果刻字时出现一个小失误,整块碑就要作废。”魏太江说,正面34个字刻了3天,背面碑文500多字刻了10天才完成。“将军为保卫三峡重镇宜昌,旄居一线,以弱拒强,与敌激战,五月十六日壮烈殉国…”魏太江缘于对张将军的敬仰,在刻碑时他能背下通篇的碑文,如今年迈仍记得部分内容。因为刻这块纪念碑,魏太江还收到了张自忠女儿张廉云亲笔写的感谢信。“魏太江师傅,今年四月四日我到宜昌参加东山陵园内公祭处纪念碑揭幕仪式…全景认真看了公祭处碑正反面,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和高兴,没来得及向你和其他几位师傅致谢,所以写信表达我的心意,请孙维玉同志转。

电镀广场不锈钢人物雕塑

”和平公园内的石头刻字、夷陵长江大桥桥南的中日友好纪念、国际大酒店、桃花岭饭店…在宜昌城区许多公共场所、单位名称的石刻都出自魏太江之手。“我老家就在长江边,到处都是青石,以前很多人家就靠打石磨、石碾等石器谋生活。”魏太江出生在重庆云阳县新津乡集镇附近的农村,18岁开始学艺,师父是他的姐夫。那时候,从江边采石头,用钻子、锤子、凿子等工具把石头打成方形、圆形等形状,然后再敲琢成石磨、石碾等生产生活工具,卖到江汉平原一带。“一块石头几百上千斤,打成不同的形状,忙活一天下来浑身像散架似的,手也打起泡、磨成厚厚的茧。

不锈钢镂空人物运动雕塑

”后来,魏太江到荆州沙市卖石磨,偶尔接触到刻碑,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拜师学艺,从最初加工石料的农民工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刻碑的手艺人。在动刀刻石之前,要用复写纸先将书法作品印到石碑上,然后将笔画中间的石头刻出来,只留下字的轮廓。把字刻到石头上容易,但难的是保留原作的韵味,这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尤其考验刻工的是蝇头小楷,通过刀子的细细雕琢,方寸之间体现汉字的神韵,谈何容易。

汉白玉西方名人南丁格尔雕塑

”直到1990年学成出师的魏太江才开始单干,来宜昌开了当时城区第一家专门从事刻碑的店子,至今他已带出20多名徒弟。“没有刻字时不过是一块石料,一旦刻上了字,这块石头就有了归属,有了生命力。”魏太江说,石刻这个活要粗细结合,脑力体力都要跟上,一拿起锤子和凿刀心里便感到安静,耳朵里是叮叮当当敲击石头的声音,心里却是一片澄静。如今,魏太江年纪大了,眼力劲一天不如一天,刻大字还行,但对于落款、印章、题跋已经力不从心。

不锈钢圆环雕塑2

渐渐地,他停下了手中的活,负责看店接生意,干活的事儿全交给了儿子魏建云去干,“他早就出师,石刻技术上不比我差。一天下来,即使戴着口罩,也难免吸入很多的粉尘,身上也会有一身的灰。“这个活儿太苦了,人要坐得住,耐得住性子,要不怕苦不怕累,要能扛得动几百斤重的石头,还要心细如发。”魏太江说,在他带出来的徒弟中,如今还坚持做本行的只有五六个人了,让他庆幸的是儿子愿意继承衣钵。

户外寺庙大型景观玻璃钢彩绘判官雕塑

“以前跟父亲学这门手艺是为了混口饭吃,但现在我觉得是有好的前景,把它当作事业追求。幸运的是当初在学这个时候,父亲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从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魏建云说,上小学时经常给父亲打下手,渐渐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如今开拓的业务更广,承接浮雕、园艺雕、装饰雕、石狮、石桌等大小工程。就在8月份,魏建云才完成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一项石刻任务。

彩色风车公园不锈钢雕塑

从一块花岗岩毛料,打凿成一本书的形状,然而再手工刻上《鲁班简介》的文字内容,足足用了半个月时间。“在石头上刻字难处在于书法怎么刻出它的味道来,石头很硬,书法里面讲究藏锋露锋,这非常麻烦,在一个笔画中,刀的使用要求很多。”魏建云说,现在愿意吃苦的人不多了,很多人用上了切割机刻石,但机器刻墓碑上的文字还行,想要还原书法作品的神韵还得靠人。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