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笑口大开,笑容满面,双耳垂肩,袒胸露乳,大腹便便,坐在莲花宝座上。左手拈一布袋,布袋搭在侧放于莲花宝座的左腿膝盖上。今天是2021年的七夕节,我这个满头白发的老汉,没有情人可会,却想去会会千佛山诸佛。从北大门走进千佛山,山麓树木蓊郁,竹叶婆娑,青草遍地。树丛中,时有紫薇花、木槿花、夹竹桃花点缀,紫的、粉的、白的,散散碎碎碎,团团簇簇,娇艳在绿叶丛中。

清新的空气里,又有淡淡的树木花草的复合香气,猛吸几下,五脏六腑,松爽清澈。腰腿不好,避开登山主道的台阶,时而沿着小径,迤逦前行,时而沿着专供晨练的人散步的盘山步道,循坡而上。路两旁,有大大小小的石佛,或站,或坐,或卧,陆陆续续,向我微笑着,微笑着传递佛祖的大慈大悲。面朝北,背靠起起伏伏的山脉,坐在蓊蓊郁郁的绿树丛中。太阳已经升起,晨晖照耀着那尊满身金箔的弥勒佛,金光闪烁,向四周辐射着无量佛光。常驻济南以来,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登过多少次千佛山了,但是,去膜拜那尊弥勒笑佛,大概不超过五次。这一次,也许是晨晖里金灿灿的无量佛光吸引着我,也许是腰腿不好,忌惮登高,离开文昌阁,没走多远,我就放弃了向山顶的继续攀登,折而向东,沿着曲曲折折起伏跌宕的石阶小道,直奔弥勒笑佛雕像。

如果不是全身镀满金箔,如果没有那一身僧袍,没有右手那一串佛珠,仅仅看他袒胸露乳,大肚子高高凸起,坐姿散漫而随意,哪里有在千佛山看过的其他许多佛像端庄肃穆的宗教意蕴?他咧着大嘴,瞪大双眼,笑得放纵恣肆,处处洋溢着旷达豪爽的凡人性情。同样被称为弥勒佛的交趾弥勒菩萨和禅定式或者倚坐式弥勒菩萨雕像,眼眉低垂,似笑非笑,庄重矜持里蕴含着幽深莫测的佛性。他袒胸露腹喜笑颜开又和蔼慈祥的形象,使他被佛家尊称为大肚弥勒笑佛。

”大肚,即是大度,胸襟无量,坦荡无垠,世间万物,不分蚩妍顺逆,皆可容纳。开怀大笑,自然无忧,无忧无虑,便达到“无忧是佛”的境界。是五代时,明州奉化人,或谓长汀人,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常用木杖挑一布袋,见人有物就乞讨,别人赐予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又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生活极度贫困,“人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就像弥勒笑佛以空无自在之心看待他手中的那条空布袋一样,在颜回心中,贫窘也是身外之物。

充溢他内心的,主宰他心灵的,是轻松自如,悠然自得。这种境界,如同庄子所描述的鲲鹏抟扶摇九万里,超凡脱俗。仰望弥勒笑佛,我又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同事老前辈李坤老师。他今年已经101岁,依然行动自如,思维敏捷,偶尔,还能吟几句诗。父亲是国民政府高官,1949年,抛家弃子,去了台湾。年纪轻轻,就被人诬陷,打成右派,从学校赶回原籍务农,接受监督改造。期间,妻子病故,他带着几个孩子,在饥饿线上煎熬,坎坷连连,磨难无数。

那个人,先害人,后被害,构陷了李坤老师之后不久,也同样被打成右派。二十多年之后,同样被落实政策,回归原单位工作,而且,甚为尴尬的是,还与李坤老师做了隔墙邻居,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他知道李坤老师爱喝两口,就主动邀请李坤老师到他家里,从腌菜缸里捞出点儿萝卜条、豆酱菜,拿出九毛钱一斤的地方白酒,斟满杯,请李坤老师喝酒。李坤老师心里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但他宽怀大度,不计前嫌,端起酒杯,就着咸菜,和那个人,面对面,你来我往,谈天说地,往日恩怨,闭口不提。

李坤老师为人忠厚,不好意思总去那人家里喝酒,自然要回请他,来来往往,俩人经常一起举杯小酌。前几年,有一天,我们几位老同事一起聚餐,又谈及此事。“我最近读过一本台湾人写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放下,你前面就是天堂;放下仇恨执念,既是原谅他人,也是在灵魂上解放自己,轻轻松松过日子,犹如天堂活神仙。辞别弥勒笑佛,下山的路上,看见许多晨练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满面安详,微微含笑,虽然没有那尊弥勒笑佛的开怀大笑,却也笑得轻松自如。

在登山晨练的人那里,俗世间的烦恼忧愁,似乎都化作云烟,悠悠飘散于千佛山巅蓝天白云之上。我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心理正常,大凡遇见过弥勒笑佛,一定会笑的,最起码,会在心里偷偷大笑。因为,弥勒笑佛,应该是最能引导俗世凡人开心欢笑的一尊佛。如果看见袒胸露乳开怀大笑的胖弥勒,还非要哭,那个人,得费多大的劲,才能脱离苦海救赎自己的心灵啊?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