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突然向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了一个个人要求,他想去浙江台州的天台山国清寺朝拜,因为那里是日本天台宗的祖庭。公元598年,依照智者大师的遗愿,隋朝的统治者在天台山上修建了国清寺。唐贞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804年,日本高僧最澄随遣唐使来到唐朝,他在浙江宁波刺史陆淳的引荐下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一年后最澄学成归国,从此国清寺便成为了日本天台宗的祖庭。
田中角荣提出想去国清寺的要求后,周总理便向浙江省相关部门询问,然而得到的消息是国清寺由于年久失修,暂时不能接待日本客人。国清寺于隋朝年间建成,清朝雍正十二年,雍正皇帝下旨全面重修、扩建国清寺,此后就一直没有大的修缮,而这次重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国清寺内古建筑年久失修,寺内原有的很多佛像、法器也散落民间。当时国清寺整修委员会首先想到的就是尽快找回散落民间的寺内文物。
他们向全县各单位和民众发出通知,征集失散民间的国清寺文物。整修委员会很快得到一个线索,天台县农具厂里存放着国清寺的五百罗汉像。有的没有头,有的没有手,有的没有脚,经过统计一共有323尊罗汉造像。国清寺整修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还在一个仓库里找到了带有国清寺铭文的大铜磬。铜磬是用来敲击的一种重要法器,这件国清寺大铜磬是清朝年间铸造的,铜磬上有当时铸造的铭文。另外,国清寺内的匾额也被工作人员从天台县的棉织厂里找到。虽然工作人员找回了国清寺内部分原有文物,但数量还是太少,国清寺整修委员会于是请求国务院从北京选运部分佛像、供器到国清寺,很快国务院便同意了这一请求。
这件中国清代乾隆年间铸造的清铜大鼎来自故宫博物院,其造型古朴大方,双耳三足,通高3.8米,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鎏金铜五供、清乾隆云纹三足铜香炉、金漆木八宝等众多佛教法器也被挑选出来,准备一起运往国清寺挑选。运送到国清寺的文物总共有109件,足足装了十二大箱。由于这批文物数量多,而且很多是体积庞大的佛造像,有关方面最终决定用火车运送这批珍贵文物,铁路部门特意安排两节专用火车车厢运送文物,文物中体积最大而且也是最重的就是明代释迦牟尼清铜造像,重达十三吨。
工作人员调来大型吊车才将佛像装上车,满载珍贵文物的两节车厢沿途不停挂,直运浙江杭州。当释迦牟尼像到达国清寺以后,如何将它安放到大雄宝殿内又成了一大难题。经过仔细部署,国清寺整修委员会请来了正在附近施工的水利工作者前来帮忙。经过国庆次整修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明代释迦牟尼青铜造像端坐在大雄宝殿中间,排列于大殿两侧的是十八罗汉雕像,清乾隆时期的清铜大鼎矗立在国清寺大雄宝殿的正前方,两头汉白玉狮子则安放在了国清寺的大门口。
工作人员除了寻找佛教文物,还需要对寺内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国清寺整修委员会派人四处寻访能工巧匠,最后请到了78位民间工匠共同参与国清寺的重修工作。当工匠们修复国清寺的匾额和柱联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这些匾额和柱联上的有些字已经缺失。为了修好这些残缺的文物,工匠们使用了一门绝技干漆夹苎工艺。工匠们用传统工艺修复了匾额和柱联,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们,国清寺匾额上的刻字原本全是用金箔贴上去的。
不仅如此,寺里的佛像原本也都是鎏金的,如今他们都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工匠们精打细算,计算出需要2.5公斤的黄金来装饰、点缀佛像等物件。当时黄金是短缺的资源,然而为了重修国庆寺,有关部门最终批准了这一要求。在国清寺内的西南角有一个放生池,放生池旁分别立有明朝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鱼乐国”石碑以及一块乾隆御碑。在重修国清寺时,工作组特意从浙江嘉兴菱湖鱼种场运来10清鱼展现了鱼乐国的生机。
最让人惊奇的是,在整修过程中国清寺内一棵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隋朝古梅树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这为古寺又增添了一处迷人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