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雨,淅淅沥沥连下二天,虽然中秋节雨过天晴,没耽搁赏圆月,在家闷了二天,还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恨不得一步跨到屋外明媚的阳光里。翌日,早晨从霞光中醒来,临窗而眺,天空格外美,阳光格外足,登山览秋,正逢其时。于是,匆匆吃过早餐,带上一瓶泉水,便乘车前往心里一直记挂着的茂岭山。从工业南路下车,举目南望,茂岭山葱茏叠翠,兀自傲然屹立。如果没有记错,上次来爬山时,只有山的南北两面砌筑了登山石阶,如今被整饬的鸟语花香的东山坡,还是杂树乱草丛生,乱石奇岩峥嵘,屋舍凌乱陈旧,一派孤寂苍凉的模样。

雨后,空气格外清新,沿着新修绕山柏油路东行,商业楼转角处,一座钢结构高架阳光廊桥闯入眼帘,从大势已起的中央商务区,凌空向山体飞渡。倚栏廊桥,探身下望,绿茵茵的山坡上,碎石甬道盘绕而上,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如一道灰色缎带,绵延伸向山林深处。路径两侧,叠石造景,小品雕塑、凉亭藤架点缀,乔木、灌木、花草搭配种植,交错丛生,形成山间林荫路。

从山脚到山巅,借助山势,建造绿谷花园、台地花园等多处休闲观光平台,情趣各异,成为人们呼朋引伴的好去处。自然生态环境洗肺又养眼,山与城融合映衬,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最大利益之所在,会让人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眼前是浸满英雄气的青山,身后是高楼迭起的片区,感觉仿佛置身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片区一些大厦直插云霄,高度远超茂岭山顶,其中象征“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建筑中,最高的“山”突破400米,成为山东建筑高度的新标杆。

山风习习,送来绿叶青蔓的馨香,这是熟稔的山体味道。”虽是秋色乍染,天空日渐高远时节,茂岭山还是一派夏天的模样。松林、草坪、花木,依然绿的发亮,馨香盈怀,将山体公园妆点的温馨浪漫。绿色是自然界抹不去的底色,简单的生活让人轻松愉悦。廊桥下,大片开放式草坪上,老人散步遛弯儿,稚童追逐找乐子,六个通体洁白的马、鹿雕塑,立于绿茵之中,显得十分醒目。走下廊桥,隐约传来萨克斯声,山麓广场上,一伙市民一边健身,一边言来语往相谈甚欢,时不时发出爽快笑声,看来心情好到极致。一位轻微秃顶的老者,携带音响,大庭广众之下,倾情演奏萨克斯。

我乃票友水平,串串《蒙古人》音符,听得我耳醉心迷。逗留一会,我的关注点不在此,便嗅着松香气息,听着秋风在松林呢喃,踩着登山阶梯一边爬山,一边胡思乱想。山道幽幽,石阶是新砌的,条石纹理清晰,不必担心滑倒。正午的阳光,透过松枝孔隙倾泻而下,一束束打在我身上。讶异的是,山腰林道人声杳杳,没人打扰我,唯有鸟语蝉鸣飘进耳朵。靠近山顶,一块路牌,一条不显眼小岔道,将我引向战壕遗址。

近身细看,战壕掩藏在密密匝匝灌木杂草间,平静的心灵随之被远去的战争撞响。秋风漫过山顶,送来丝丝清凉,山顶很平坦,地上铺长方条石。一个干瘦老头,坐在一片阳光里,似闭目养神,又似在思考什么。建筑物只有一处观景平台,一个花架式棚架,一间木屋,寻不到遮阳避雨的场所。木棚架上悬挂宣传图板,以严谨的历史态度,用故事来诉说当年茂岭山战斗情景,读来,就像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相隔不远,茂岭山次峰稍矮一些,也是一处极佳的观景平台。春华亭位于半山腰,亭内联柱“西施靠”,为游人小憩提供了便利。

头顶一片蓝天,脚下一座青山,环顾视野辽阔,大济南壮丽远影近景,一眼览尽。茂岭山是一座被圈进城里的山,得地理之优势,周边高楼环立,道路阡陌纵横。东面,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西南,山东政法学院里读书声琅琅,有青春作伴,茂岭山就会永葆生机盎然。活力四射的学院体育场旁,娇小玲珑的鼎山与主峰分离,自成独立小山峰。峰顶,顺山坡建造的鼎山亭,飞檐翘角、叠层斗拱,二个抄手长廊,丹柱灰瓦、彩画覆顶,共同组成景区最精致美观、最别有韵致的建筑。廊亭旁,一块翻页状石碑,白底红字,记载着鼎山亭由来。

亭内设置精美石桌石凳,不失为一个读书、遐思、聊天的好场所。西面,难以补救的破损山体,已通过附网种植被得以绿化。山北坡有一片公墓,想来,在这松青柏翠的幽静之地,过世了的先人们可以睡得很安宁。翻开济南解放的历史卷册,茂岭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茂岭山与南面不远的砚池山,双峰对峙,共轭济南东部门户,是进入济南旧城的制高点和天然屏障。当年,为抵御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守军用钢筋、水泥、石头,在山上构筑了易守难攻的坚固工事。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在茂岭山打响第一枪,茂岭山由此一战成名,被称为英雄之山。在华东野战军9纵25师74团的凌厉攻势之下,所谓坚不可摧的茂岭山,仅用二小时就被攻克,守敌被歼被俘,无一漏网。”鏖战中,200多名解放军战士,倒在了黎明前夜,成为山上英灵。即使没有亲眼所见,敌我双方阵亡达数百人,足以表明战斗之惨烈,撼人心魄。

为了给历史留下记忆,山上残存的碉堡、战壕等战斗遗址,被真实的保存下来,无形中唤起人们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主登山步道旁,石碑、宣传牌竖立最醒目位置,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披露诸多不为大众所熟知的茂岭山战斗情景,读罢,让人热血上涌。来到这座承载过鲜活生命又凝固烈士鲜血的山,请不要只顾吭哧吭哧埋头爬山,或只贪恋山魂林韵,能不能停下脚步,去领略一下特殊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文化,一点点感知革命军人的铁血豪情,毕竟,这是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内涵饱满,光芒闪烁。将思绪拉回现实,捶着不争气的双腿,蹒跚下山,沉重的脚步声敲打着寂静的条石,仿若听到了过往的足音。

下了山,仔细端详“双拥公园”四个红底黄字,突然明白了其中含义意蕴深长。战争的背影逐渐模糊,回望充满历史沉重感,然而,英雄气概不会因岁月而消失,这座山就是一部活的历史书。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的“解放济南战役茂岭山战场遗址”纪念墙,就建在山东政法学院内。这是献给革命先烈的最好悼文,让后来人可追忆、可凭吊、可感悟。山水不只是景色,这座钟灵毓秀又庄严肃穆的山,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思索与启迪,是对革命历史毕恭毕敬,是对革命先烈心怀敬仰。时移世易,有些东西可以丢掉,但血脉相连、情感交融的军民关系,永远是最珍贵的。
查阅资料显示,茂岭山山体不大,海拔仅179米,没有清泉飞瀑、奇峰峭壁,不见琼楼玉宇、古迹禅寺,难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光流转,原先的“五顶”而今仅存“二顶”,其余“三顶”在早年挖采山石中被削平,五顶茂岭山称谓沿用至今,自然是徒有其名了。山体复绿,青山入城,为了将自然之山,融入现代气息,融入核心地带,从南、北、东三个方向,设置六处登山入口,顺山势修建三条主登山步道,多条支路明通暗连,逶迤伸向山顶,险要处安装仿木藤栏杆。
山东最大的金色“涌泉”雕塑,二株6米高的流苏,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醒目。推窗见青山,迈步逛公园,驾车绕山行,用坊间语说来,就是安家风景中。茂岭山不雄伟,但在人们心中,这座经历血与火淬炼的山,却无比伟岸。历史还有余温,浓重的红色元素浸洇山体各个角落,明心、明志,激励人们去传递一个理念:熊熊燃烧的火炬,燃起人们心中信念之火,鞭策人们慎终追远,不改初衷,共同托举起爱国主义大旗,紧随时代铿锵有力发展步伐,将盛世传承延续下去,为自己的人生增值。
文章散见于《齐鲁晚报》《济南时报》《老朋友》杂志《胶东散文年选》等。首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