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松花江畔的“老斯大林公园”一带,是哈尔滨人记忆最深的“江畔”。八十年代,每当黄昏降临,那里是年轻人散步,恋爱,休闲的地方。外地人到哈尔滨,去江边“铁路工人俱乐部”,和逛中央大街是,同样的“必选动作”。在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人们的思想活跃起来,城市的生活也热闹起来。
在1982年前后,在当时的“斯大林公园”这一带的江畔,突然出现了好多雕塑。这些雕塑,既清新美丽,大方自然,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吸引了无数城市青年男女和外地游客,成为哈尔滨人那个时代最清新的记忆之一。昨天“十一”长假的第二天,虽然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总不能漫长的七天都窝在家里。
于是做了严格的防护措施,和妻子开车去江边散步,寻找大学时代的记忆。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晨练,很多人就是选择这样的“剑舞”的。要知道,这些“长剑”多半是木质的仿制品,外面是刷了油漆的。一见他,就会想起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曲“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要知道,那时的年轻男孩女孩,一生的梦想就是当上一回兵,穿上帅气的军装!一个活泼自信、勇敢可爱的男孩,纵身正要跃进波涛滚滚的松花江,能感受到那个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岁月。那时,关于“人生”的任何话题,都是年轻人思索、辩论的热门话题。
戴厚英的一本《人啊人》,校园里的年轻人几乎无人不晓。一个妙龄女孩,正在拨起优美的琴弦,美丽的松花江、美丽的太阳岛的旋律似乎正在从岁月的深处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