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聋人民间艺术家周建波的家。一进门就被一桌“满汉全席”吸引住了,鸡、鱼、螃蟹、扇贝、包子、饺子…环顾四周,我发现,这里更像一个雕塑博物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木雕、石雕、竹雕、剪纸作品琳琅满目,摆满了各个房间。满汉全席、500罗汉、百座达摩雕塑等成品,多到周建波自己也数不清。他只知道,这是他4年多的心血,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舍不得卖。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杰作。
他曾获得诸多奖项,2000年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木雕项目特别奖、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博览会“南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中获金奖…他开发的圆雕、根雕、木竹帆船、仿真动物、木器儿童玩具、木雕画、动物钟及剪纸等数千件作品,先后出口到东南亚、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周建波经常自称“波波”,他表示,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波波文化公园”,公园里设立罗汉馆、达摩馆、剪纸石艺馆、木雕馆等8个馆。8岁那年,周建波高烧不退,治疗时药物过敏导致失聪。儿童艺术课的创作过程的一部分是了解不同的艺术家以及这些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的各种方法。
为了让孩子能重新说话,他母亲每天教他学读一个字,教他分辨口形,理解字意。日积月累,周建波慢慢学会了唇语,能够根据别人的口形与人交流。他阳光、热情,思维敏捷,侃侃而谈,很难看出他是一名有着听力障碍的残疾人。上高中时,周建波在沙县三中一名美术教师门下学了两年素描。毕业时,他报考了厦门一所艺术院校,笔试成绩顺利通过,他的美术作品受到考官的赞赏,却因为耳聋被拒之门外。图像链接即艺术家以物象约定俗成的吉祥寓意为依据。
他迷上了玩泥巴,捏泥人,也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学织毛衣,跟着邻家阿婆学花鸟虫鱼剪纸艺术。手掌上刻刀留下的疤痕,见证了他从绘画到雕刻再到剪纸的一次次转变和飞跃。周建波的家里摆放着上万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其中90%都是在沙县“抢救”回来的。他认为,石头也有灵性,剪纸和石雕是一门“抢救”的艺术。他尝试着把素描和雕刻融入剪纸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较为流行的澳大利亚艺术家的仿真玻璃钢雕塑。
因为语言障碍,没有朋友,很多聋哑人常年生活在孤独中,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他总想以自己的经历激励残疾人朋友,尽力为残疾人做些事。2013年6月,周建波利用自己工艺美术方面的特长,组建了聋人手工室,教聋人制作手工艺品,还把自己的家贡献出来,作为手工室成员的活动场所,并提供刀具、电钻、工艺品配件等。他们经常利用晚上及周末的时间聚在一起,一边制作工艺品,一边交流心事。在年提出所谓的联邦艺术计划便是要求艺术家在公共地点设置大型的形象风格的壁画而给予酬劳。
松枝、竹枝、三合板等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他们的摆弄,都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10多年来,周建波平均每年要消耗4000多元红纸,用于练习和创作剪纸。他每年都去学校表演剪纸技艺,教中小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剪纸,他还在沙县文化馆开办剪纸培训班,义务培养剪纸传人。他的朋友对此表示不理解,说他有钱不赚,偏偏免费办班,周建波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