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民族乐团第七次登上《国家宝藏》的舞台,复刻了出土于保定曲阳的彩绘散乐浮雕,以一曲民乐合奏《踏歌行》实现了乱世乐伎踏歌而行的愿望,讴歌了千万同胞们对于美好自由的向往。中国大鼓、拍板、四弦曲颈琵琶、古筝、古箜篌、笙、横笛、筚篥…这些被雕刻在彩绘散乐浮雕上的古老乐器,被中央民族乐团带到了《国家宝藏·展演季》的国宝创演舞台。
画面上右面最前一人穿男装,头戴幞头,身穿圆领长衫,双手横持一根结有彩带的横杆,似为乐队指挥,其身前有两位躬身曲膝,双手前伸,或做伴舞姿态的矮人。这件彩绘散乐浮雕既真实再现出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的场面,又展现出我国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美轮美奂,堪称国宝。中国工匠,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许多惊艳世界的奇迹,保定曲阳石雕就是这些奇迹之一。
传承千年,曲阳工匠们凭借精湛技艺,雕凿出一片辉耀着东方美学的艺术世界。满城汉墓出土的5件汉白玉男女俑,是迄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作品。魏晋时,佛教传入我国,曲阳石雕佛像、狮子,被广泛应用于寺庙、陵墓等建筑,风格形象端庄,刀法雄健。及至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曲阳石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这时的曲阳石雕作品,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丰满,衣饰清晰,造型美观,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元代,曲阳石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石雕艺人杨琼技艺高超,“每自出新意,天层巧出,人莫触及”,他雕刻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被元世祖忽必烈赞为“绝艺”,并“将其编籍宫中,督燕南诸路石匠营造大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即为杨琼设计修造,曲阳石雕艺人在元大都兴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大师卢进桥、甄彦苍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8年,曲阳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伴随手起锤落,眼瞅着一块块石头幻化出生命的活力——威猛的狮子、腾飞的巨龙、奔腾的骏马、窈窕的淑女,个个栩栩如生。据介绍,曲阳石雕重神韵的造型中即是不唯形似,去掉繁琐细节,抓住人的精神及结构的主旨使用减法,以求造型在动态结构上达到传神的要求。
线条风格上,飞扬流动,发展了阴刻、阳刻、阴刻阳刻结合等多种线刻技法,使表现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其风格既不失魏代神秘朦胧的粗犷气魄,又承启唐宋自然丰满端庄重优美的造型。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多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队伍,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以石雕为龙头的当代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